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全媒体环境下庆典活动报道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 田兰富 赵东辉 张 翔

摘 要:庆典活动报道具有社会关注度高、传播范围广,读者阅读诉求多元等特点,历来是各媒体平台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类媒体体现实力、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载体。庆典报道的报道事件相同,报道题材同质化等现实状况,容易让庆典报道活动出现雷同,全媒体环境下,需要通过加强庆典报道的守正与创新,提高庆典报道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庆典活动报道;创新;传播效果

庆典活动报道具有社会关注度高、传播范围广,受众阅读诉求多元等特点,历来是各媒体平台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类媒体同台竞技、体现实力、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庆典报道存在报道事件相同,报道题材同质化,往往在采编实践中容易步入平庸化、雷同化:要么追求数量难保质量,要么追求规模难保深度,要么追求形式难保内容。在全媒体环境下,需要通过加强庆典报道的守正与创新,强化顶层策划设计,加强采编协同作战,拓展生产传播途径,提高庆典活动报道的传播效果。

庆典活动报道的属性与实践范例

我国是一个对于传统节日、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纪念有着很强仪式感的国度。每逢传统节庆日,重大、重要纪念日,都要隆重庆祝纪念。因此,庆典活动报道已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一般情况下,营造喜庆氛围、讴歌光荣历史、赞颂伟大成就通常也成为庆典报道的常规模式。各媒体平台对此按照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某一活动、某一纪念日集中进行不同规模的“盘点”式总结宣传,对某项重大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对重大事件进行追踪溯源、回顾思辨,等等,一直是各媒体平台组织开展报道的着力点。

对于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来讲,庆典活动报道既是一场“新闻大战”,又是一场同台竞技;既是一场全媒体冲锋的“集群作战”,又是各媒体攻城拔寨的“攻坚战”。

对于庆典报道,在组织实施报道过程中,各媒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庆典报道为例,持续两个多月的庆典报道活动,既是对采编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养的检阅,也是对其精神风貌、新闻理想的检验。10月1日国庆庆典当天,当新华社发出第一条快讯、中央电视台同时用9套节目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天安门广场国庆庆典时,在天安门接受检阅的不仅是一个个阅兵方队,还有一支包括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纪录、网络媒体等诸多“兵种”组成的“新闻方队”。他们在那次庆典活动报道中创下诸多历史之最:整个庆典活动前方报道人员超过1000人;由国庆50周年筹委会宣传报道组主办的“国庆50周年”网站,当天对庆祝活动进行实时直播。这个网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首个利用因特网宣传国庆活动设立的官方网站。各媒体网站页都设立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专题网站;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专门印发国庆报道手册和实施计划,也是新中国媒体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解放军报》采编出版28个版的《阅兵专号》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容量最大的阅兵画刊;庆典当天,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同时直播庆祝大会和联欢晚会盛况,也是新中国电视发展上转播频道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直接收看庆祝大会电视直播的观众超过10亿。如此多的历史第一,为庆典活动报道提供了成功范例,也为后来诸多庆典活动报道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之前几个月,媒体就陆续开始报道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筹备等情况为纪念活动预热。进入 9 月后,建设成就专题报道、历史专题片、英雄人物专题报道等持续推出。国庆当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多语种直播;各大报纸都隆重推出特刊。笔者统计发现,《光明日报》推出了20 个整版;《经济日报》全彩印刷了16 个专版特刊。网络上,关于国庆典礼的新闻和互动讨论也持续升温,一些视频网站将历年阅兵视频放在显要位置。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庆典报道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的,这些都为后来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大型庆典报道趟出了新路,提供了借鉴。

近年来,庆典报道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中走向成熟。许多媒体对于庆典报道的实践可圈可点,值得借鉴。譬如,《解放军报》在纪念建军90周年宣传报道实践中,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和服务改革强军这一主题部署展开,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宣传从2017年5月份开始筹划,6月中旬逐步升温,7月上旬全面铺开,8月中旬基本结束。编辑记者群策群力、加班加点,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共推出7个专栏、12期共90个版的纪念特刊和阅兵专号,推出了解辛平文章等一批精品力作,形成了“专栏特刊浓墨重彩、理论评论文思兼备、子报子刊齐头并进、报网融合亮点纷呈”的宣传效应,得到中宣部、中国记协的充分肯定,称赞解放军报社“纪念建军90周年宣传‘主场’战役打出了‘主场’风采。”

2015年,《人民陆军》报在组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活动报道中,注重发挥陆军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优势,上下联动,全媒体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感悟红军魂”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沿红军行进路线,途经10多个省(市、自治区),采撷长征故事,宣扬长征精神,先后推出了《长征丰碑》之“湘江之战”“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10余个专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庆典报道容易出现的几个偏差

庆典活动报道既是新闻创新的探索载体,也是检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契机。近年来,各媒体的庆典活动报道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

但有少数庆典活动报道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报道存在模式化、程式化、套路化的现象;有的报道追求数量难保质量;有的报道注重形式忽略内容;有的报道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致使在重要节点上出现“千报一面”“百台同音”的现象。

还有一些庆典报道存在文字不鲜活,内容材料化、行文总结化,观点概念化现象;新闻由头模糊,新闻要素笼统,不见人不见事,更不见思想;在写法上看似“宏大叙事”,内容看似洋洋洒洒,但多是一些溢美之词,不接地气;典型人物缺乏个性、先进事迹缺乏故事细节、缺乏感染力。

提高全媒体环境下庆典报道的传播效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庆典活动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搞好全媒体环境下提高庆典活动报道,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上运筹帷幄,在强化采编、制作、推送等环节的协同作战上摆兵布阵,在全媒体立体呈现上着力。

加强顶层设计策划。庆典活动报道,考验的是一个媒体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综合实力。因此,加强顶层设计策划,尤其重要。庆典活动报道顶层设计筹划要围绕庆典的主题主线形成策划方案,制订出详细的采编制作路线图、时间表,要广泛召开“诸葛亮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保策划方向正确,宣传目标明确,把握好新闻的时度效,确保宣传有主题有思想有落点。

强化采编传递协同。庆典活动宣传报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采编人员协同,前后方配合。新闻生产线的每个环节的编辑记者要有各司其责、精诚团结的精神。古语道:“上下同欲者胜。”从启动庆典宣传报道之初,各部门就要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责任分工密切协作。

注重全媒体呈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等,传播方式不同,受众也不同。面对庆典活动报道,既要加强融合互动,还要各自呈现。可通过网络媒体将报纸内容进行二次包装推送,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可综合新媒体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报道、集纳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力协作,真正实现报网融合,通过融合彰显媒体力量,提高传播质效。

总之,全媒体时代,庆典活动报道通过高起点策划、深层次采访、全媒体呈现,多样化表达,以新颖的选题、独特的视角、鲜活的内容,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受众的注意,提高庆典活动的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分别系人民陆军报社主任编辑、陆军某旅干事)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