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让战略军种“音量”与王牌底牌“当量”相称

作者:■ 陈先平 苏 政

摘 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宣传,是今年军种报刊宣传的重头戏,《火箭兵报》作为战略军种舆论主阵地,坚持聚焦主题策划下好“先手棋”、基于高点站位画好“系统图”、助推成果转化做好“下篇文”,积极组织力量,充分挖掘传统媒体潜力,注重在内容创新上求突破,在宣传效果上求深入,打了一场传统媒体在重大活动宣传中的攻坚战。

关键词:军兵种媒体;阅兵报道;攻坚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举国欢腾、举世瞩目。火箭军部队首次以战略军种名义组成徒步方队参加国庆阅兵,东风—17常规导弹、长剑—100巡航导弹、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3型新型导弹武器首次公开亮相,更是吸引世界的目光,引发热议。当镜头和话筒对准执掌大国重器的钢铁方阵,如何讲好火箭军战略军种故事、传播火箭军战略军种声音、展示火箭军战略军种形象?《火箭兵报》作为战略军种舆论主阵地,坚持聚焦主题策划下好“先手棋”、基于高点站位画好“系统图”、助推成果转化做好“下篇文”,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实践,产生良好反响,取得可喜效果。

精心策划下好“先手棋”

筹划在先。国庆阅兵是展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伟大建设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步做好火箭军参加国庆阅兵宣传报道工作,立体展示新时代火箭军砥砺奋进新风貌、强军实践新成就,是军种媒体人的神圣职责。火箭兵报社结合阅兵联合指挥部下发的阅兵宣传报道实施方案,研究确立了预热升温、集中宣传、后续报道3个阶段,涵盖火箭军所有参阅部队,反映火箭军各方面建设发展成就的国庆阅兵宣传方案。

行动在先。国庆阅兵宣传是一项凸显政治意识、体现专业水平、反映综合能力的大项任务,体系元素多、内容覆盖广、标准要求高、时间战线长,既下好“先手棋”更打好“主动仗”。2019年8月下旬,报社就遴选精干力量进驻京郊阅兵集训点,吃住在班排、跟训在一线,梳理收集第一手新闻线索和素材,深入进行采访挖掘确定新闻选题,为阅兵宣传一正式启动就抢占舆论高点、掀起报道热潮打基础。统筹使用好各参阅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力量,提前展开行动部署、提前明确方向重点、提前进行任务分工,确保火箭军“代表队”良好形象风貌,第一时间真实、生动、全面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创新在先。创新,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火箭兵报》阅兵宣传要从媒体矩阵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就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兴盛,广大受众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倾向于“图片化”“快餐化”,作为传统媒体,必须在宣传报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创新求变。《火箭兵报》于阅兵次日推出16个版的阅兵特刊,成为此次阅兵宣传的“重头戏”。在进一步加强以往阅兵特刊通讯、特写、消息、图片等一体并用组合联排方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图片元素的运用。16个版基本上都采取通栏或5栏大幅图片压题的形式进行排版,并在图片的选择上注重宏大场面与局部特写相结合、严肃场景与活泼画面相结合,极具视觉冲击力。在内容设置上,除了展现各参阅部队建设发展成就和整体精神风貌外,还专门增设开辟了“幕后英雄”“阅兵日记”“阅兵故事”等专版,通过新颖多样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语言,提升报道情感温度,强化报刊传播效果。

高点站位画好“系统图”

确保元素不缺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火箭军无论是参阅数量规模,还是涉及群体领域,皆创下历年之最。除火箭军1个徒步方队、6个装备方队光荣接受检阅外,领导指挥方队、女兵方队、院校科研方队、预备役部队方队、战旗方队等,以及联合军乐团、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工厂服务队等,都融入了火箭军“代表队”。全面系统反映火箭军参阅部队和官兵“一流的组织指挥、一流的战技能力、一流的装备水平、一流的精神风貌”,以及火箭军近年来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在阅兵宣传报道中就必须全要素体现、全方位覆盖。《火箭兵报》根据前期制订的宣传报道方案,合理安排版面,分预热升温、集中宣传、后续报道3个阶段,聚焦台前幕后、场上场下,采写刊发了《擎旗列阵站排头—走近领导指挥方队火箭军参阅队员》《铿锵玫瑰展豪情—走近女兵方队火箭军参阅队员》《“我的名字叫替补!”—火箭军参阅部队替补队员群体素描》《“钢铁是他们炼成的!”—火箭军参阅部队教练员群体素描》等一系列稿件,全方位、立体式、大景深呈现了火箭军新时代战略军种的威武形象,诠释了新时代战略导弹部队官兵的精神品质。

确保工作全覆盖。阅兵,既是硬核实力的直观体现,也是精神特质的生动展示,是一次庄严的“政治宣示”和郑重的“军事发言”。阅兵宣传必须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不仅要聚焦台前绚丽绽放的瞬间,也要把镜头对准幕后拼搏奋进的过程。《火箭兵报》围绕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装保障、解难帮困、心理服务等方面,分阶段分步骤采写刊发了《火箭军参阅部队科学严格施训锻造威武英姿》《火箭军参阅部队舞动“生命线”激活训练场》等一批点面结合、上下共振的稿件,全维度、多视角、立体式呈现了阔步强军新时代的长剑巨阵的新风新貌。

确保内容有深度。当下,新兴媒体技术迭代更新,传播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然而,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发展,渠道永远不可能代替内容,“内容为王”这一铁律不会改变。纸质媒体要在舆论阵地攻防战中占据有利制高点,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内容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阅兵不仅是呈现于历史时刻的一场精彩盛宴,也是见证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阅兵宣传报道,必须融入时代背景下、嵌入厚重历史。明确阅兵采访要加装“长焦镜头”,写稿要延伸“历史触角”,保证宣传内容的深度。《火箭兵报》于阅兵次日集中推出的16个版的“国庆阅兵特刊”,5、6版联版推出的火箭军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长篇纪实类主通讯—《王牌底牌,威武列阵壮国威》,不仅立体呈现了火箭军参加国庆阅兵盛况,同时循着历史发展脉络生动讲述了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尤其是在新时代强军目标引领下政治建设新风貌、练兵备战新成果、保障能力新跃升,立起“王牌”“底牌”的威武形象,擦亮“核心力量”“战略支撑”“重要基石”的军种名片。每个受阅方队阅兵主通讯,同样采用“以点带面、由近及远”的写作手法,既讲“临场表现”又诉“历史沿革”,既有强烈的现场感又有历史的纵深感,既带来震撼触动更带来思考启发,新闻性和可读性兼具,思想性和指导性齐备。

持续升温做好“下篇文”

保持宣传的完整性。《火箭兵报》阅兵结束后专门拿出版面,对前期因预热窗口缩短、版面空间有限等原因而积压的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强的稿件,以及组织采写的直击阅兵幕后、解读阅兵内涵等一系列稿件,进行持续刊发,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做好阅兵宣传报道“下篇文”,进一步扩大阅兵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

确保宣传的实效性。宣传的质效如何,最终要看其于中心工作的正向作用怎样。《火箭兵报》在筹划组织阅兵宣传系列稿件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笔墨侧重于“解决问题”,透过现象析本质,列举范例讲道理,把宣传报道作为助推实践的重要平台,围绕部队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装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传经送宝”,让参阅部队的经验成果及时在整个火箭军部队辐射共享,让“一家之优”渐成“众家之长”。同时,还开辟专栏报道一些单位推动阅兵成果转化运用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宣传的实效性。

强化宣传的启迪性。阅兵宣传中无论是新闻力量的统筹使用,还是新闻稿件的组织策划,抑或是新闻版面的设计编排,火箭兵报社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例如,针对报社改革调整中现役编制缩减、骨干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积极统筹使用好各军师级单位报道力量,采取“居中统、分头干、集合议、相互评”的方式,将报道任务分片划区、定位到人,以细求精。组织稿件,除了一般的消息和通讯体裁外,还增加了“将军心语”“阅兵日记”等新颖元素,通过短小活的表现形式,增强新闻报道的时代性和感染力。在版面编排过程中,精心运用报头、标题、线条、色彩等元素,大胆布设结构,以版面风格的集中统一、精彩瞬间的生动定格、突破条块的图文互动、铜版全彩的精美印刷等鲜明风格特点,赢得广大官兵的点赞好评。

(作者分别系火箭兵报社社长、第一编辑室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