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练就吸引读者的“诗外”功夫

作者:■ 贾玉君

刊物是办给人看的。新的一期杂志出来后,是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争相传阅,还是放在案头,无人问津;是产生强烈反响,还是波澜不起、无声无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编辑能力素质的检验。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告诫他想当诗人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诗外”,精辟地点出了提高写诗水平的玄机。写诗是这样,办刊又何尝不是如此。编辑的工作特性虽然是“编”,但其工作范围和过程却不仅仅局限于勾勾画画、删删减减。作为一名杂志编辑,如果不能找准舆论引导以读者关注高度契合的“兴趣点”,进行策划与编辑,杂志往往会显得没有灵魂,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冲击力,其宣传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就办刊而言,讲“诗外”功夫,主要在于找准读者的兴趣点。

练就准确把握“大势”的能力

仔细分析军内外报刊的现状,不难发现,一些报刊的宣传内容之所以能够“一碰就响”、上下认同,莫不是建立在对当时“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上。

准确把握“大势”,首先要深刻领会新理论、新政策、新精神,切实吃透“上情”。这是对杂志编辑起码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对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和军队的新政策、上级的新精神缺乏深入了解的编辑,能够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敏锐,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筹划好刊物的宣传。其次要及时了解上级意图,做出迅速“反应”。作为舆论载体,刊物必须充分发挥好“传达党的声音”这一重要功能,随时理解把握上级一个时期工作的新思路、新指示、新要求,迅速以恰当的形式体现到宣传中,指导各级抓好贯彻落实。再次,要熟知部队当前的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及其进程,及时跟进。这是办好杂志的基本前提。党委机关杂志的一个主要“职能”是指导和推动工作,如果不知道当前部队正在干什么、各级在共同关注和需求什么、有什么难题需要解答,杂志宣传给内容就不会引起基层官兵的兴趣,就敲不到“鼓点儿”上。

善于敏锐感知外部世界和新生事物

弹奏时代强音、引领舆论导向,是报纸和杂志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新闻报道最忌“闭门造车”。作为编辑,同样不能关起门来闷头编稿。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运用在办刊上,也可以说“刊如其人”。一个坐井观天、闭目塞听、因循守旧的编辑,办出来的杂志必然暮气沉沉,缺乏“新意”;而一个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头脑敏锐、锐意创新的编辑,定然出手不凡,其杂志也会新风扑面,令人赏心悦目。由此可见,只有“开门办刊”,用心呼吸时代气息,敏锐感知新生事物,时刻保持眼睛的“新鲜感”,保持大脑的“新鲜度”,才能使杂志宣传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找准杂志宣传的兴趣点。

因此,应当注重提高以下方面的“功力”:

广泛“织网”,布设密集而反应迅捷的“神经末梢”。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所周知,军队体制调整改革后,军队媒体普遍面临人少事多的现状,编辑人员既要从事顶层设计和策划,又要约稿、编稿,画版、校对大样,常常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忙得不可开交,难以抽出空来下部队采访,但工作性质又要求编辑必须眼界开阔、信息灵敏,及时了解掌握部队不断发展变化的建设局势。这就需要编辑建立广泛的“信息网”,使自己的“神经末梢”遍布每一个角落。怎么建?有以下几种方法:多同各级领导机关的同志交往,充分利用他们统筹全局、参与决策的优势,了解“上层信息”;多同营连的同志交往,利用他们身处一线、身在兵中的优势,了解基层广大官兵尤其是战士的真实情况;多同政治部门以外的同志交往,熟悉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动态,了解各条战线上的情况;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突出新闻宣传这个“主渠道”,同部队报道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电话、一次偶然的闲聊,会让你获取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与线索。总之,“信息网”覆盖面越广、“网线”越密集,其功效就越强,就好比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了源头活水,眼里就有看不尽的“风景”,头脑里有用不完的报道素材,办起杂志来会感到海阔天高、左右逢源,找准读者的“兴趣点”自然就不是一件难事。

保持灵敏“嗅觉”,时刻了解时代潮流的最新“动向”。作为一个要经常接触各行各业各种知识的职业,杂志编辑虽不能说要做到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但至少应该是广泛涉猎的“杂家”,保持兴趣广泛、头脑敏锐,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了解社会时尚、文化潮流以及经济生活热点动态等。这样,才能及早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舆论宣传中聚焦热点、掌握主动。作为一名杂志编辑,不仅业务能力出类拔萃,既要具有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还要做一名站在时代高处的“观望者”,具有“大杂志”观,善于“跳出杂志办杂志”,充分发挥杂志的“外延”功能。

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变化。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传输网络化、信息全球化和终端的智能化、便携化,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使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以往历次媒体变革一样,这次变革是由核心的传播技术突破带来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这次创新是核心技术、传播方式、媒体形态、组织体系、人才结构等各个要素的全面创新,并且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紧密关联、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新体系。新媒体将传统的信息线性传播变为立体互动传播,用户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由固定时间地点收听收看变为随时随地点播收看,媒体服务对象由被动的“受众”变为主动的“用户”。

这就给杂志编辑提出了很高要求。新媒体系统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是新闻学、传播学、信息学、舆论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学等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掌握新媒体基本知识、传播规律、基本技能,除了会写文字报道,还要会摄影、视频采集制作、数字化产品制作,更重要的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表达力、全面的驾驭力、丰富的创造力,牢牢把握手中的话语权、报道权、表达权,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

始终保持正确的新闻观

找准杂志宣传和读者关注的兴趣点,离不开正确的新闻观。我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聚合体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责任良心、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正确的新闻观从哪里来?除了要具备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高的业务水平、对所宣传的领域有较透彻的了解,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始终带着一种正义感和良心去工作。过去有一种说法,叫“愤怒出诗人”,这愤怒是建立在爱国忧民的基础上的,卖国求荣的人当然不会“愤怒”,也绝对成为不了伟大诗人。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具备很强业务,才能写出、编出传世的精品力作,成为一代新闻名家。穆青在田间、炕头和农民群众拉家常,到县委机关和干部、伙夫深入交谈,才发现了焦裕禄这个光辉典型,满含热泪写出感人至深的通讯精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魏巍因为满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战士的深厚感情,当年赴抗美援朝战场采访,数易其稿,写出传世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著名军事记者饶洪桥怀着强烈的公众道德忧患意识,在报道一条围观者见死不救的新闻时,写出视角独特振聋发聩的时评佳作《救救那些“道德落水者”》。同样,一个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习以为常的杂志编辑,即便遇见反映铲除这方面积弊的有深度有新意的稿子,恐怕也会习以为常、不为所动。可以说,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新闻观的新闻人,才能发出时代强音,才能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也才能真正找准公众所期望的宣传“兴趣点”。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些年在香港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影星“裸照事件”:香港一家娱乐性刊物不惜出大价钱,买来该影星以前遭绑架被逼拍的裸照登在杂志上,本以为会令杂志大出风头“洛阳纸贵”,谁知招来骂声一片,社会各界一致谴责,最后不仅杂志总编、主编在舆论压力下辞职,杂志也遭到唾弃,被迫停刊。由此可见,缺乏道德理念的约束抑或突破了道德准则的底线一味媚俗,片面地追求阅读率,就会误入歧途,造成负面影响。对军队期刊而言,找准杂志宣传的“兴趣点”,只能置于唱响正气歌、弹奏主旋律这样一个前提下。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把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作为一个人生重大课题,以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赶考”的心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唯有如此,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杂志编辑,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系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政工保障室副编审)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