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着眼点

作者:王 婧 滕鲁阳

摘 要: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一般认为,讲述是方式,中国故事是主体,“好”是效果。只有合理的方式与恰当的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三个着眼点:故事选取要恰当,即选择生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故事;讲述方式要得当,即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展现国家进步;叙事要注重一致性和个性化的统一。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传播活动中,不少中国故事讲得一路高昂,却谈不上直抵心房;讲得热火朝天,却称不上有滋有味;讲得花样百出,却不被充分理解。故事讲得如何,攸关国家形象的塑造。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清历史传统、制度优势、人民意愿和发展进步,同时毫不避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一、切合真实中国的现实情况

一是准确把握“总制片人”的角色定位。长期以来,政府相关机构为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巨大的资源优势。进入全媒体时代,政府机构在开展公共外交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宏观协控和协调职能,充当“总制片人”的角色,指导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广大媒体用平行的视角、适合外国受众特点的语态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敢于直面问题和不足。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相比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现阶段中国取得的成就,是超越以往、振奋人心的历史性跨越。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紧密相连,逐步参与建设国际话语体系,国内改革卓有成效,社会进步、生活安康、人民富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迅猛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讲述中国故事,应在坚持发展和进步主流的同时,适度指出问题和不足,增强可信度和传播效果。

三是建立媒体间合作机制。讲好中国故事,强大顺畅的对外传播体系极为必要。比如搞好“一带一路”宣传报道,就要求不同媒体间鼎力合作,即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以及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共同发声,形成合力。首先,不仅是传统媒体发力,新媒体也要担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构建外宣工作的大好局面;其次,可以盘活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地方媒体,发挥“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地缘优势,把国家层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沿线省区的对外传播工作统筹起来,发挥整体的传播合力;再者,充分利用海外华文传媒和其它媒体的力量,逐步实现“借船出海”的目标。如巴基斯坦前驻华记者贾韦德·阿赫所说的那样:“媒体间的合作应该机制化,为未来更广泛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希望同人民日报社建立长期稳定的新闻合作机制,共同把‘一带一路’故事报道好、传播好。”

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一是从小处着手。小故事和大时代无法割裂,同样,平凡人物和大变革也不是脱节的。换句话说,对中国发展历程的宏大叙事,离不开对鲜活个体的微观聚焦。中国故事,是国家故事和个人故事的结合。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会发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人们勠力同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举,改革发展最大受益者是人民群众,故而,介绍我国发展巨变、讲好中国故事,应注重从小切口进入,通过具体人的小故事从细微之处折射国家发展的宏伟图景,起到以小见大、窥斑见豹的效果。

二是反映平凡人物的情感。在对外传播活动中,既要重视从宏观层面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同时,又要注重结合具体事例和平凡人物来阐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普通民众的精神风貌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外国受众对中国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普通中国百姓的认识、理解和体验。因而在讲述人物故事时,媒体人应深入生活,采写那些富有时代质感的鲜活实例,体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平凡人物的故事闪耀时代光芒。

三是描绘“英雄式普通人物”形象。2017年底,《辉煌中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强烈讨论,秉承着“内容众筹”的理念,65个由老百姓自己讲述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些冒着热气的故事正是大叙事的小切口,#辉煌中国#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4.7亿。《我爱你,中国》从“小家”出发,记录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故事,叙事富有贴近性和人情味。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爱你,中国》第三季《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式上线。从第一季的7名共和国军人、第二季的7名“美丽中国守护者”,再到7位新时代奋斗者的逐梦历程,生动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

从倡导“一带一路”开始,感人的中国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些故事或催人泪下、或厚积薄发、或谱写经济神话、或掀起经贸共赢大潮。这些故事的讲述把一个个平凡人物呈现在历史舞台上,进而透视出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中的真实案例向人们展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一位柬埔寨籍员工毕赛每天下班都带着4个女儿学中文,反映了柬埔寨的“中文热”现象,以及对纺织厂员工巴希拉生活的改善的描写,都阐释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影响力、感召力。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特别节目《一带一路》也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些“英雄式普通人物”生动映照着时代变迁的轨迹,展示着个人命运与国家繁荣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在体现一致性的同时突出个性化

新时代的中国,是多维而非单维的,立体而非平面的。讲述中国故事,需要多站位、多视角,既要立足当下,也要联系历史;既要放眼国内,更要沟通世界。从叙事原则上看,故事既要体现一致性又要突出个性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中国故事的特殊性与外部受众普遍的心理诉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共振、引发共鸣。

一是引起“地球村”的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其叙事应当从目标受众所能够接受并认同的法理和人情上去建构,通过细腻的感情敲开海内外受众的心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变的是故事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地球村”那份深深的挚爱。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把那些能够激发人类情感共鸣的话题作为主要内容。比如傅莹女士在英国最大的通俗报纸《太阳报》上把中国的“超级女声”与英国选秀节目“英国偶像”做横向对比,触发两国民众的共同情感,拉近了中英两国民众的距离。在讲述中,情感模式在传播范式上,鼓励人们参与到国家形象的构建中,使其获得参与和体验的满足感。

二是在故事中寻求现代性和历史感的平衡。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中西交流的理想状态。讲述中国故事时,一方面,叙事内容和形态应呈现当代中国的特色,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有个性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传统自然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契机唤醒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力求在传统性和现代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是构建多元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着力把握受众细分,以适应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叙事实践中有两个概念要明确:“由谁说”和“对谁说”。尽管同处一个“地球村”,但人类具有多样性,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态势千差万别。因此,完善多样化新闻传播话语体系,就要找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共同体和不同群体组织的特征。此外,新媒体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掌握的传播资源不均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接受习惯各不相同,要充分认清这一特点,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传播受众的特点与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面离不开国际传播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为故事灵魂的中国范式。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把一个文明进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

(作者单位:陆军防空兵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