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练兵备战报道:讲好故事 事半功倍

作者:李克强

摘 要: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愿意听、喜欢看,并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篇好的军事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就必须学会在新闻报道中讲故事。

关键词:军事报道;表达技巧;讲故事

新闻学者李希光认为:“新闻是故事,任何一条好新闻,它必然是一个好听的故事。”衡量一篇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读者是否愿意听、喜欢看,是否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篇好的军事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喜爱,就必须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而要写出这样的新闻,就必须学会在新闻报道中讲好故事。

讲好故事很重要

新闻就是报道事实,讲故事应该是新闻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缺少故事的新闻报道,就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把故事讲精彩了,即使是理论性很强的新闻评论,也会引人入胜。同样是报道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作者写得精彩,大家爱看,看了说好;而有的却写得苦涩呆板,原因就在于讲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存在差距。

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丰富多样,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结果的知晓,而是更希望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这就使故事和新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故事来展现报道事件的全貌,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在新闻中讲故事的表现手法,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竞相运用,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受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搞好报道,首先要学会讲好故事。搞好训练报道,就是要讲好强军故事。

《人民陆军》报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士官参谋的成功逆袭》的新闻稿件,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部队新装备全面升级,年近40岁的士官长李恒昌转岗为合成营士官参谋。岗位变了、运行体制变了、装备变了、技术变了,原先的拿手绝活一夜之间没了用武之地。从士官长到合成参谋,李恒昌从头学起,实现了能力技术的逆袭。在部队改革强军进程中,每名官兵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李恒昌的故事,使改革中面临新的选择的官兵深受启发。这种故事性强的报道自然会受到官兵欢迎。

在新闻报道中写好故事,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可以使读者详尽了解新闻发生的现场情景,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细节,体味到新闻人物内心的变化,使得新闻事实真实可感、有血有肉,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军事报道中讲好故事,能真正发挥军事报道凝聚军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提升军事报道的传播效果。

练兵备战报道应该瞄准实战化训练发力,把演训场上官兵练兵备战的活动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报道出来。深入挖掘出事件的故事元素,通过精彩的故事来呈现新闻事实,而不是简单罗列概念、数据等,这样报道一定会很受欢迎。2018年,陆军组织战役首长机关“五会”集训,《人民陆军》报刊登了考核侧记《今天的“考生”是军长》,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元帅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发言中,介绍了军事学院开办战役系的设想,并诚恳地点出杨得志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能来战役系学习。这些人都是军职以上干部,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张震后来曾回忆说:“对这次学习,我倍加珍惜。”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明了培养高级指挥员能力素质的意义。这篇新闻,由于在报道中讲好了故事,引起了强烈反响。

讲故事应规避的几个误区

在练兵备战报道中,由于一些基层报道人员不擅长讲故事,稿件中的故事要么模式化,要么缺少细节,形式单一,语言枯燥,情节僵硬。这些故事,不仅没有起到呈现真实新闻事件的作用,反而使读者阅读后产生疑惑,降低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其一,没有事件发生的原因只有结果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形成严谨的因果关系,使读者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但从来稿看,不少讲故事的报道,没有故事发生的原因,而是直接把结果告诉读者。这类故事在写法上往往是事例和数据的罗列。而对于怎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什么,怎么用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等读者最关心的内容,却鲜为交代。其中有一篇报道,讲某部官兵认真学习某个文件精神后,找到了推进部队建设的某个经验办法,然后直接交代了变化和成果。这样的故事,不仅没有给报道增色,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新闻本身的可读性。

其二,缺少细节,结果都是皆大欢喜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是,红蓝对抗中,蓝军突然实施电磁干扰,红军的通信指挥中断,危急时刻,红军或是启用另一套通信预案,或是改换频率,或是组织电磁对抗,成功地恢复了通信指挥,取得了对抗的胜利。这类故事虽然每次都有些变化,但结果都是红军取得胜利,并通过此次训练总结出了一批新战法、新训法,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而对于读者关心的复杂电磁环境会给训练带来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怎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战斗力,思路是什么,怎么做,故事中却只字未提。

其三,由失败引发的故事。这类套路的故事,经常是由于一场失败带来反思:或者是由于一个小的零件没有检测好,或者由于一个小的操作失误,或者装错一个射击诸元等,结果导致演练失败。然后,围绕失败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取得了成果。故事乍看很有意思,但细读就觉得经不起推敲。比如,有一篇写某部抓训练中不实之风的故事中讲到,由于电缆线被一辆地方车辆刮断导致红军对抗失败。先不论在实际战争中,这样的事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仅就在今天信息化条件下复制昔日机械化训练场景一事,就让人心生疑窦,又何谈鼓舞军心士气呢。

讲不好故事,是因为报道人员采访作风不扎实,采访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是凭想象写稿。要写好故事,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练兵一线,挖掘鲜活的素材,了解能打动人的细节。

应该这样讲故事

笔者在多年的采编宣传中体会到,要讲好故事,引起受众的阅读欲望,就要做到题材新、事实真、篇幅短、速度快、语言活。也就是在“新”“准”“活”“小”上下功夫。

“新”,就是练兵备战中的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新经验、新成就。讲好“新”故事,对于演训场上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敏锐地发现、了解,迅速及时地报道。2018年,陆军新兵训练首次全面推开“先训后补”模式,实行基地化统一组训,区分入伍训练和专业训练两个阶段,时间由往年的3个月延长至6个月。面对这一“史上最长新训”,《人民陆军》报军事综合版紧贴新训实际搞好经验报道,紧跟新训进程搞好动态报道,紧扣现实问题搞好言论引导,开辟“走好兵之初,奋进新时代—来自陆军部队新训一线的报道”“聚焦新训场”等专栏,首批推出10篇系列报道,及时快速地反映了新训场上的新变化,受到了基层官兵的好评。

“准”,即报道内容要准确、真实。注意分寸不夸大,用语到位不含糊,时间清楚不马虎,数字准确不瞎估。客观、真实、准确地搞好报道。

“活”,就是新闻作品要鲜活,简单地说就是标题要鲜亮、用语要生动,在写法上活泛、表现手法上新颖,内容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比如给故事起个好标题。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或者新闻的亮点,产生阅读欲。突出故事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触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故事设置好悬念。通过“抖包袱”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小”,就是讲小故事,写短新闻。调查显示:新媒体时代受众只愿意利用30秒到5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这就意味着稿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满足受众读题和读短文的心理需求。2019年《人民陆军》报在报道陆军开展的“奇兵—2019”系列比武活动时,开设了“冠军榜”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比武情况,刊登了《魏子聪:从替补到“双冠王”》《徐丽英:“霸王花”实力卫冕》《郭士友:步步为“赢”工于细》《苌文举:排除“心雷”胜自己》等稿件,标题都是一目了然,每篇稿件千字左右,精炼短小,受到了读者的热评。

(作者系人民陆军报社军事综合版编辑)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