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浅议打造“四全”媒体传播矩阵

作者:■ 裴一帆 曹东南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四全”媒体的新概念,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军事新闻宣传工作而言,只有扎实构建“四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四全”媒体传播矩阵,才能不断增强军事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军事新闻宣传;“四全”媒体;传播矩阵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指明了发展方向。军事新闻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时而动,全面把握“四全”媒体传播的新模式、新渠道、新方式、新契机,革新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链条,牢牢占领新传播格局下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全程媒体:实时跟进舆论走向,展示新闻发展脉络

打造全程媒体,需在新的媒介环境和舆论格局下,实现采编人员即采即传、即审即发,全程直播、全程发稿,真正突破时空尺度,实现零时差零边界发布。

长期以来,新闻宣传工作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开展,而“全程”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新闻时效性由“及时”转变为“实时”。例如2019年3月30日“凉山火灾”发生后,相关单位迅速展开调查,央视网、中华网、澎湃新闻等多家新闻网站全程跟进,除了还原事件背后的细节外,又对牺牲英雄持续追踪报道,形成了“广播+图文+视频直播+微信+N”的直播链,有效提高了受众的渗透率和黏性,让受众沉浸在参与式、跟踪式的媒体触达状态,有效激发了受众的全程关注度。

全媒体时代下,军事新闻涉及党和军队等敏感话题,对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军事新闻工作者紧跟舆情走向进行全流程跟踪、全时段播报、全方位监测。一是正确发声、主动发声。对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跟进、全程参与、深度介入,通过深入挖掘细节,动态展示军事新闻传播的过程,保障新闻传播的权威性、真实性、及时性。二是善于发声、立体发声。抓住舆论事件关键节点,控制报道的时机、节奏,及时抢占舆论引导先机。要运用好图片、音视频多层次发声,做强舆论引导“放大器”。三是回应关切、及时回声。加强网评队伍建设,一旦发生不良涉军舆情,要第一时间回应关切、解答疑问,力求达到舆论引导实效,防止涉军谣言蔓延,为维护部队形象、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积极作用。 

二、全息媒体:丰富多种报道形态,创新受众沉浸体验

打造全息媒体,需实现媒体表现形式的全方位、受众体验的全维度,以多种报道形态立体化呈现军事新闻,完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带给受众沉浸式媒介体验。

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传播形态更加完备,为了使新闻报道火起来、动起来,满足多种体验需求,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打造全息媒体。一是充分利用交互元素,在场景中产生共鸣。2017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H5产品,以历史为线索,将受众带入不同时期的场景中,而后生成个人“专属”军装照。受众通过“亲身体验,置身其中”进行交流互动,增强了受众的代入感,实现用户参与效果的最大化。全媒体时代,只有契合绝大多数人情感表达的需求,才能给予受众足够的自我满足,从而提高传播的到达率和实效性。二是灵活运用新科技,大力拓展信息可视化。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社“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上岗,丰富了新闻报道视觉体验,地方权威媒体以短视频方式带领观众走近全国两会等新举措,不仅颠覆了传统内容的生产方式,更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精确完成报道任务。面对受众急速增长的视觉需求,军事媒体应该着力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思维的局限,借力无人机、VR、AR等前沿技术,对军事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和交互模式进行创新,为用户带来新体验。中国军网推出VR参观“大功三连”,就是军事新闻技术突破的有益尝试。三是丰富新闻报道方式,去提升数据利用能力。近年来,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等网站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图解天下》《数读》《数字之道》和《数据控》,通过数据背后的关联和模式,丰富新闻报道方式,让受众一目了然地读懂新闻。在军事新闻报道中,也要尽可能多使用数据新闻形式,改变以往纯文字的报道,更形象地呈现新闻故事,使新闻信息更生动、客观。

三、全员媒体:着力强化互动思维,军民协同共振发声

打造全员媒体,需突破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仅要发动内部全员做贡献,还要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质变。

立足全员媒体进行宣传工作,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在全媒体时代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要转变传播者身份。要增强媒体融合意识,完成从文字记者向全媒体记者的进阶转变。如《经济日报》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立足于报纸自身的新闻采访,在更大范围内发动多方平台,增强传播效果,其所属的7报4刊1网共12家单位以及头条号、网易号等第三方传播平台,全部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中,做足“全员媒体”大文章。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每一名记者都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全媒体媒介素养,加快新闻内容生产效率。新闻媒体内部也面临随时须在现场、专业报道不能缺席的新要求,呼唤涌现更多全媒型、专家型记者,更好地发挥引领主流舆论作用,促进全民媒介素养提高。

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要拓展对“全员”这一概念的理解。如今,“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有话筒”成为媒体生态和舆论场现实场景,军事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充分调动内部系统力量的基础上,激活系统外自媒体和网民的力量,让人民群众的声音与军事媒体同频共振,让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充分发挥功能效用,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如《人民日报》开设的“人民号”,吸引很多专家入驻,封面新闻则聚焦学生群体,吸引大量学子加入。这启示我们,在突发的事件报道中,军事媒体要善于向民间舆论场借力,在多元共治、柔性制衡的公众舆论广场,让单向传播转化为多向互动。军事媒体须做好随时在现场、确保主流舆论声音不缺席。要培养更多全媒型、专家型记者,更好地发挥引领主流舆论的作用。

四、全效媒体:精准细分用户画像,全面提升传播效能

打造全效媒体,军事媒体要增强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效能与效果,集成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真正回答好军队媒体为谁发声、对谁发声、如何发声、回声如何这四个问题。

增强传播效果,军事媒体要立足于媒体定位,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画像,力求在新闻生产的全环节上提升生产效率、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比如军队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都需要及时监测后台的点赞、转发、评论数量,及时跟进受众反馈,调整改进传播内容。要透过大数据的分析,提高报道“含金量”,通过分析后台指标和趋势变化,精准掌握受众的阅读偏好。要通过内容创新提升新闻作品质量,唤起受众共鸣。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地方权威媒体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了民众关注热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贴近人民需求的相关报道,唤起了民众的强烈共鸣。这启示我们,将主旋律融入有真情、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有效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增强传播效能,军事媒体人要融合多种传播形态,突破媒体单一功能限制,集成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促进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南方都市报社积极实施数据智库转型,深挖本地服务潜力,助力当地党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的做法,值得军事媒体借鉴。军队媒体也可以从中“取经”。军事媒体要坚持“质量思维”,内容为王,传播人民军队好声音,同时紧扣热点话题,大胆创新媒体平台内容和形式,为受众呈现更生动、更准确、更有温度的军事新闻作品,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军队媒体来说立,立足于“四全”媒体,做好军事新闻宣传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军事新闻宣传的融合发展,绝不是“改下版”“换张脸”那么简单,这是一场深刻全面的改革,更是一场全方位的创业征程。只有跳出传统思维,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建设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才能书写好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篇章。

(作者均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吕俊平 实习学员:刘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