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秀宝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军事文化传播创新

作者:■ 刘 莉 郭 靳

摘 要:随着媒体不断的融合,军事文化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既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了解军事文化的窗口,也丰富了军人的精神家园。“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我军军事文化新生力量的诞生,更要求我们深度挖掘自身潜力、打破传统传播方式,时刻保持思维上的敏锐与开放,不断推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军事文化传播创新。

关键词:媒体融合;军事文化;传播创新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各大主流媒体的重要舆论阵地,广大民众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传统军事媒体来说,要想在此环境下创新传播方式,必须跟紧时代步伐,寻求自身的变革,走融媒体之路。为此,军事文化的传播必须立足当下,以服务大众为目的,尊重各不相同的文化与文化观念,时刻保持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把时代优秀的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融合,使其在军事文化上保持其民众化,使广大民众更加明白和接受军事文化传播所要表达的信息与观念。

一、媒体融合环境下军事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有些自媒体网站钻管理的空子。目前,市场上有些以盈利为目的的自媒体门户网站,在没有获取相关部门授权的情况之下,为迎合用户的需求擅自传播军事文化。这些门户网站所发布的新闻多是转发,很多内容没有吸收军事文化的精髓,仅仅只是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有的甚至“煽风点火”“夸大其词”,失去了军事新闻的本真,造成军事新闻的可信度直线下降。而有的专业化军事媒体的新闻生产以及市场传播方式仍旧依靠单一的传统方式进行,重“设置”“观点”,轻“时效”“情节”。这类新闻信息含量少,读起来比较深奥,让受众难以接受。

(二)互动服务不佳,体制亟待创新。目前,市场上新闻产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微平台、短视频、直播间等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各样的新媒体都在你追我赶,寻生存、求发展。随着移动传媒时代进程逐步加深,新闻生产流程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和升级。但是,尽管近两年爆款产品比较多,却都只是偶发性的,不是持久性的,相关“爆款”产品出现的速度明显滞后,各类“话题”也没有在线上组织的实质性交流讨论。节目制作经费不足、技术人才匮乏、创意不佳等诸多问题,在运营和管理结构上的限制,导致军事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显得相对“笨重”。因此,军事媒体的发展亟待创新体制,找到新的突破点,与时俱进、与时俱新。

(三)吸引力欠缺,军事文化需求匮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冲击之下,广大受众的价值标杆、精神文化需要呈爆炸式的发展。信息时代,必须与时俱进,让文化工作凝聚兵心、鼓舞官兵士气、激发官兵斗志,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目前,我军官兵年龄结构中,众多“80”“90”甚至“00”后成了部队有生力量与主体。然而,这一群体的军事文化需求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愈发显得匮乏,包括对军事媒体提供的文化产品需求、期待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热情不高”的问题。据某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更多年轻官兵在休息之余更喜欢独自一人抱着手机、戴着耳机,躲在一旁各玩各的,三分之一的士兵认为,军事新媒体在资源获取、栏目增设、内容创意、实时互动上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创造力,相比于商业互联网,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军事文化传播创新方式

(一)坚持党媒姓党,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要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明白“我是谁”“为了谁”“我在哪”“要去哪”。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军事文化传播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要求体现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在选题策划、议题设置、网页编排、信息传播、跟帖评论以及全平台管理上,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加强政治把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用“火眼金睛”辨别“低级红、高级黑”,坚守好宣传思想阵地。同时,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是军事媒体人应有的使命担当。在文化传播上一定要发挥军事文化信息的特点,遵循事物的本质,致力于新媒体的发展,从而搭建开放而且强大可靠的传媒矩阵。在此背景之下诞生的“国防在线”客户端,首次实现一个发布平台绑定多个发布单元,实现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

(二)坚持以人为本,化体制优势为能力优势。在以往,媒体融合之难,难于上青天。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藩篱造成机制上无从融合。但是,目前我们条件发生了变化,完全具备了媒体融合成熟的土壤。互联网没有地域之别,在大体制优化的背景下,不同的传播平台实现了机制、渠道上的联通融合共生。军队媒体最迫切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在体制机制的层面进一步创新,改变军队媒体传统的机构编制、用人机制和采编机制。在工作结构搭配上,“融媒体”指挥中心的搭建,可以实现“一次采稿、多次创意、多元传播”的互动效应。新成立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涵盖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网络、出版社等板块,从而在体制编制上把军队媒体所有平台集合在一起。这在军队媒体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军队新闻单位这次改革,目的是拆除原来的单位壁垒、行业壁垒,推动各类媒体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重要工作坚持策划上通盘考虑、资源上融通共享、力量上统一指挥、实施上整体联动,努力把体制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好资源、好创意、好人才、好策划、好文化共享不均的现象,这些不均衡的现象表明当前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传播矩阵的搭建还需要进一步攻关。这无疑给优秀军事媒体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解决好人才资源的分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在2017年融媒体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提出:应以人为本,实现主流媒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启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优化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平台上都发挥作用,在自己心中牢牢树立“己内事,己内毕”的认真态度,促使每一个军事媒体人真正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新型军事文化传播人才。

(三)坚持形成合力,多方携手共同发力。军队网络媒体要虚心学习地方媒体融合发展和创新传播的好理念、好经验,积极有效推动各个媒介、生产要素之间的融合发展。以“集团作战”为战略指导,打破旧壁垒,改变以往条块状、散沙状生产传播态势,将生产链、采编链、传播链拧成一股绳,合理有效借助军事媒体本身的力量打造自身的内容竞争力与品牌竞争力,利用好的资源、优良的传播可信度,建设大数据云平台,促进各种平台、各类资源融通共享,形成合力,提高生产传播效率,不断增强传播效果。相关资料显示,“融合作战”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基于此,各个军事媒体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独特资源的优势,共享成果。一是力求简洁明了,做到“速度快+时效性”,在军队媒体的融合发展布局中,立足“军民合作”,利用新浪、爱奇艺等优秀门户优势,传播军队的政策与声音,从上而下完善并建立军民之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从资源、人才、技术等全方位合作,初步实现共享。二是力求“内容新+创意优”,军地进一步团结合作,军媒要注重学习自媒体门户优秀的创意、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等,注重包装,借用军事媒体渠道与传播方式,明确目的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打通军民共享渠道、进一步整合生产要素,多方携手,共同发力。

三、结束语

随着融媒体在军事文化传播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脚下的步子也越来越坚实。比起革命战争年代新闻前辈的条件之艰苦、技术力量之薄弱,如今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日趋繁荣,媒介选择愈发多样,设备手段更加先进。我们更应该放宽眼界,认真审视现实,从本质上了解融媒体的群众性、时效性、普遍性,进而遵从融媒体自身发展的特点规律,推动军事文化的传播创新。

(作者分别系空军预警学院政治理论与人文教研室副教授、学员)

实习编辑:武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