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他是省府路小学的一名学生;40年后的今天,他成长为这所小学分管国防教育的副校长。担任教育工作者的28年里,郭蓓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国防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多彩。
请关注《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绘图:扈 硕
讲述人:郭蓓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省府路小学副校长,1971年6月生。
整理人:盘月旺、王金鑫
40年前,我是省府路小学的一名学生;40年后的今天,我成长为这所小学分管国防教育的副校长。担任教育工作者的28年里,我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国防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多彩。
1978年,我来到省府路小学读书。那时学校还没有成立少年军校,也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课,大多都是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开展活动,从书本上了解张思德、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受条件所限,那个时代,我们接受的国防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与同学们相比,我是幸运的。我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他本来要考军校的,但在参加部队工程施工时不幸受伤,不得不遗憾退伍。我小时候总喜欢坐在父亲膝头,听他讲部队的故事,讲他和战友如何团结合作为国家修建伟大工程。只要有时间,爸爸就会约上战友一起回老部队看看,有时也会带上我,一起去感受部队的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萌生了对军人的敬意,很想自己能有朝一日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
1989年,省府路小学创办少年军校,将《铁骑照前程》这一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引入学生课堂。听学校的老教师说,刚开办少年军校的时候,没场地、缺教材、少教员,老师们只能到处搜集资料,摸索着编写国防教育教材,跟着电视学习教学,带领学生在坑坑洼洼的操场上练习简单的队列动作。后来,学校辗转联系上驻扎在贵阳的空军某雷达站,将学生送到雷达站接受训练。但那个年代,训练和住宿条件十分简陋,连学生所需的床位都不够。
1990年,我毕业分配到贵阳市渔安小学,成为一名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将我了解的英雄事迹分享给孩子。那时,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我经常带着学生步行到老红军家里,请老红军拿出军功章,给学生讲他当年战斗的故事。
2009年,我调入省府路小学工作。在我调到这个学校之前,学校就曾于1999年、2003年两次参加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暨生存技能比赛,并分获最高奖项和各项技能比赛等40余项荣誉。2003年被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称号,也是迄今为止贵州省唯一一所小学少年军校。
经过29年的发展,如今省府路小学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国防教育课程,实现了从最初的听别人说故事,到让孩子们走进军营亲身参与的转变。每年6月末,学校都会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为期11天的全封闭训练。每名学员完全独立生活,接受队列、擒敌拳、应急棍术、战地救护等10多项军事课目训练。
有一年,一名学生在训练中不小心被下水井盖划伤,我们将学生送到医院包扎后,询问孩子要不要通知父母接他回家,这名小学员用坚定的语气回答我说:“我不要回家。我是省府小兵,我就是来吃苦的。郭校长,你说过,我们就是来让自己不娇气的,我要坚持。”
我分管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后,每年在少年军校学员中评出10名省府小兵。我的儿子严宇龙在读四年级时被评为省府小兵,当时他比得到三好学生奖状都要高兴。现在儿子读大学了,假期去旅游时,每到一个城市,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当地的军事博物馆。我想,这和他从小接受的国防教育密不可分。
从我自己就读省府小学,到我参加工作的这几十年间,我见证了学生国防教育形式日趋多样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和贵阳警备区等驻军部队结成共建单位,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国防教育日、军营开放日,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军史馆,培养他们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的意识。我相信,这种亲身参与其中的国防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必定会对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打下深深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