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辈出的中华大地,曾上演多少“我死国存”的壮举。烽火硝烟中,父送子、妻送夫、兄携弟,争相奔赴战场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有许多人再未归来。虽然我们无法亲见他们浴血拼杀时的英勇,但他们甘为祖国而牺牲的悲壮,早已铸成民族记忆的丰碑。本文所讲述的四个故事,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同胞三兄弟,他们都将热血赤忱和宝贵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编 者



三兄弟四个月内先后牺牲
提起彭雪枫指挥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了解抗战史的人都知道,这是纵横江淮的“红色劲旅”,尤以骑兵彪悍见长,而杀敌英雄谢氏三兄弟正是其中的楷模。
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都是皖北涡阳县谢庄人。日军侵入家乡后,大哥谢继书第一个投奔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任第1总队第3营副营长,率部多次痛击敌军。彭雪枫钦佩谢继书娴熟的马上功夫,更欣赏他的个性。一次,两人比骑射,落了下风的彭雪枫对谢继书赞赏有加,豪爽的谢继书将坐骑大白马送给彭雪枫,彭给大白马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火车头”,寓意在抗战中一马当先。此后的日子,“火车头”伴随彭雪枫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1940年4月的一天,谢继书从游击支队司令部开会回来,途中被国民党第5战区第11游击总队头目耿大炮设伏逮捕。耿大炮因其当伪军的拜把子兄弟被新四军消灭,怀恨在心,抓到谢继书后,对其百般折磨,最后将其杀害。谢继书牺牲后,全国舆论哗然,在舆论压力下,国民党被迫向新四军游击支队致信道歉。
谢继书的大弟谢继祥于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永城县北三座楼的战斗中,他不仅击毙多名日军,还活捉一名日军小队长,受到嘉奖。1940年6月1日,皖北日伪军兵分三路,合击游击支队驻地新兴集。战斗中,谢继祥率警卫连阻击,因敌众我寡,队伍被日伪军分割。为掩护战友撤退,谢继祥跳出掩体,连续向敌人投掷手榴弹。最终,谢继祥身负重伤,倒在地上,包围上来的日伪军对受伤的谢继祥疯狂刺杀,他用尽力气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两位哥哥捐躯后不久,同样参加新四军的谢家小儿子谢继良也面临生死考验。1940年7月,日伪军袭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总队,谢继良奉命打阻击。在子弹、手榴弹都打光扔尽时,他端起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在杀死两名日军后,献出了19岁的生命。
短短四个月内,谢氏三兄弟先后牺牲。他们的母亲深明大义地说:“为国而死,死得值得!我老了,不能为国尽忠,但我和儿媳要把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