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贵像
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有一颗铁制手雷,格外引人注目。这颗手雷是1936年底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住在与闽北书坊一山之隔的麻沙镇溪头(旧称竹溪垅)杨家山观音岩时,亲手交给一位老接头户保管的。这位老接头户名叫蓝元子,是我的父亲。然而,次年7月12日,黄师长在掩护战友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黄师长牺牲后,父亲闻悉悲痛欲绝,时常将手雷拿出来,缅怀心中最敬重的黄师长。为此,父亲将这颗手雷珍藏了50多年。
父亲生前告诉我:1936年9月,因形势需要,苏维埃闽赣省委机关驻扎在溪头。由于我家的房屋背靠大山,后面是密林,便于隐蔽和撤退,因此我家就成了闽赣省委机关的接头户,我父亲也成为地下交通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和他的妻子李冬娥、独立师二团三营营长李福汉、闽中分区区委妇女部部长徐莲娇等都经常在我家住宿、开会、接头、吃饭。为了保护省委机关同志的安全,年少的父亲就在家门口担负站岗放哨的重任。久而久之,父亲与黄师长结下了深厚感情。每当黄师长和他妻子同父亲在一起时,总会亲昵地叫父亲为“小蓝子”,还教父亲识字、宣传革命道理。在黄师长影响下,父亲加入了少共国际师。
1936年10月的一天,李冬娥与战友到杜潭、界首、黄坑一带扩红,在回溪头途经油坪村时,不幸遭受国民党顽兵(指“国民党顽固而未开化的军队”)的包围,因枪少弹缺,已有数月身孕的李冬娥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因行动不便,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当这噩耗传到父亲耳朵里时,父亲想到和蔼可亲的冬娥阿姨在溪头组织妇女成立洗衣队、制鞋队,想到她教唱革命歌曲时的情景而伤心欲绝。黄师长看到父亲沉默寡言,反而安慰说:“要革命,就得有牺牲!这个仇一定要报!”说完这番话后,黄师长将一顶八角帽送给父亲留作纪念。从此以后,父亲常常戴着它,引以自豪。
1936年1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量兵力向溪头进发,闽赣省委机关便撤出溪头向附近的猪母岗方向转移。省委驻扎在溪头期间,除了我父亲外,溪头的游击队和乡亲们都为保卫省委和支援红军做了大量工作,纷纷主动帮助红军设岗放哨,送粮送盐,帮助购买电池、药品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保证了闽赣省委机关组织群众顺利地开展各项革命斗争活动。
而在这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黄师长来到我家歇脚,因要到邵武二都一带扩红,临走时,黄师长从兜里掏出一颗铁制手雷交给父亲,他说,这颗手雷引线脱落了,请你保管好,等下次回来,他会让兵工厂重新安上炸药和引线,让它发挥杀敌作用。然而,没想到的是,黄师长给父亲保管的这颗手雷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父亲身边。
记得父亲生前说,原先住在观音岩的家,为何搬到油坪村?那是因为房子被万恶的反动保安团烧毁了。大约在1937年春,国民党顽军加紧对苏区的“围剿”,为了捕获黄立贵师长,悬赏金额从2000元大洋提高到5000元大洋。为了黄师长的安全,父亲总是及时将收集到的情报,千方百计告诉他。有一回,反动民团头子带着几个人持枪冲进我家中,将父亲绑起来,并凶神恶煞地威胁说:“有没有看见共军头头黄立贵?如不老实交待,就将你的手指剁掉!”父亲想到黄师长平常待他如亲人般,于是,坚决不理睬敌人的威胁。反动民团头子无奈之下,竟将父亲左手的小拇指剁掉,痛得父亲昏迷过去。又有一次,反动民团听说我家曾是红军领导人的接头地点,便冲到我家里大发雷霆,殴打我父亲,并一把火将这座老宅烧毁。迫于无奈,父亲才不得已搬到距离观音岩十多华里的油坪村。
1937年7月12日,黄师长带领20余名战士冲过敌人在邵武的封锁线,在邵武下游涉水过河寻找省委机关的同志时,不幸被伪甲长杨玉发看见,这个坏蛋立即引来敌76师所属第六连匪兵,将黄师长一批人团团包围,用机枪疯狂扫射,黄师长终因随身携带的子弹打光,而被匪兵的子弹射中,光荣牺牲,年仅32岁。事后,乡亲们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都悲痛万分。父亲则手捧八角帽,下定决心要继续跟红军走,为黄师长报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到底!
(蓝坤发口述 李家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