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认真”是他对待飞行的态度,更是他对待一切事情的态度。曾有首长问毛玉芳:“你嫁给耀先后悔不?”她说:“不后悔啊!因为他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太认真了。”这样的理由,质朴得让人崇敬。
耀先在机场指挥飞行。资料照片
抓飞行训练,耀先下了更多功夫。空军训练时经常发生“螺旋”事故,进入“螺旋”状态的飞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非常危险。耀先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难题。
1976年,时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耀先在北京军区空军组织“螺旋”试飞班,另外挑选了技术骨干在河北遵化机场开训,摸索飞机反螺旋的飞行规律。有一天,时任师长的张景芬试飞,耀先亲自在塔台指挥。
1976年7月4日,耀先与原北京军区空军第二期螺旋教员集训队学员合影。(第二排左六为耀先)资料照片
当飞机进入“螺旋”状态后,张景芬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拉杆,结果越拉飞机旋转得越快,耀先见状,十分果断地命令他:“采用最强的方法!”(把驾杆使劲儿推到头再往回拉)张景芬照做后,飞机停止了旋转!从此,“制服”失速螺旋状态的办法被他们找到了。张景芬也多次跟人说:“耀司令和我是经过生死考验的莫逆之交。”
1987年,耀先从兰州军区空军再次调到北京军区空军工作,他分管飞行训练,从抓飞行训练正规化做起,亲自到张家口抓试点,耀先规定,训练前必须先列队集合进行训前讲话,然后再登机升空。在机场,他一待就是一整天,开训前他首先进场,开训后他跟大家一起离场。
耀先在飞行训练一线。资料照片
对训练一丝不苟,对战士平易近人。
当上了首长,耀先却很少在机关办公室待,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在部队。他带队的工作组下部队超过一周,他都要成立党小组,定期学习,过组织生活,汇报思想。
团以上的单位他走遍了,宿舍、食堂、厕所、卫生队、空勤家属院他都走走看看,看看卫生怎么样?伙食怎么样?外场送饭时桶里的饭菜凉不凉?天冷时暖气热不热?烧煤取暖的房间采取什么样的防煤气中毒措施?房间能达到多少度?连队菜地里的菜苗长势怎样?……他还曾倡议连队进行腌咸菜比赛,当时每个连队都有几口腌菜大缸。
一些空军场站离县城很远,交通也不方便,战士外出只能靠步行。耀司令下部队时,如果在路上看到步行的战士,都会让车停下来捎带战士一程。后来司机深谙他的习惯,路上见到了战士不用请示首长,直接踩刹车就行了。
在官兵眼中,耀司令员和蔼可敬、平易近人。资料照片
对待自己的家人,耀先反而显得有点冷酷。
耀先的夫人毛玉芳告诉记者,耀先是河北玉田人,刚到北空任职时,经常有老家的人来找他,希望帮助办理当兵、调动、提升、承揽工程等各种事情,都被他一律回绝,老家的人怪他“无情”,逐渐就没人再找他了。老伴说还有两件更让她感怀的事,一是当年想让从军校毕业的儿子直接进机关工作;二是想让他过问一下给达到最高浮动职务,已经服务6年多的秘书重新安排工作的事情。耀先严肃地对老伴说,我这一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也绝不会为任何人说话,我的儿子和秘书都是党的干部,他们的工作岗位是组织安排,任何人都没有打招呼的权力。80多岁高龄的耀先中将夫人毛玉芳说到这里哽咽道:老家的人说他“无情”,其实他对家人也是这么“冷酷”,甚至“绝情”,好在儿子和老秘书都能懂他,都能够理解。
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每次见到父亲都要先汇报工作的情况,汇报完也就完了,嘘寒问暖的话老爷子不多说。他住院后,每次在远方工作的儿子来探望他,他神智清醒时都会问:“回来开会还是出差?不能因为我耽误工作。”“跟我讲讲你的工作,我最高兴的是你们任务完成好。”“快回单位去吧!你的岗位不在我这里。”“你唯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才能不负重托,也不负我们所希望的。”……
耀先对待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他自身已是极好的榜样,这种人格魅力无形却强大,形成了一派清远低调的家风。他叮嘱儿子:“过去我听毛主席的话,现在你一定要听习主席的话。”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个老党员对党最质朴的深情。
将门虎子,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资料照片
1993年1月,耀先正式退休。接到军委离休通知那一刻,耀司令依旧在基层。他深情地说:“我明天就要交接班了,在交接之前我负责,今天站好最后一班岗,给我几十年军旅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你们还要继续努力为空军建设认真工作……”
卸甲之后,他给自己立下了几条规矩:既然退出历史舞台,就真正退下来。不出书不写回忆录,不接受媒体采访,不作报告,不讲课,不兼职。
敬礼——我的祖国。资料照片
戎马生涯几十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将军的百度百科介绍只有不足500字的简介和一张48K的照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他心里,与赫赫战功相随的是战友的牺牲,再多的荣誉不及战机的每一次平安返航,光辉时刻的背后还有为空军发展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
有此将军,是国之幸,民之幸!
耀先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