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人遭受25%的损失,他们就不敢再来
一般认为,志愿航空队在它的第一场战斗中击落了9架日本轰炸机,但实际上只有4架:弗里茨·沃尔夫击落了2架,埃迪·雷克托击落了1架,艾纳·迈克森击落了1架。弄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12月20日的这场宜良空战是少数可以由地面观察站确认战果的战斗,日军记录也证实他们损失了4架轰炸机。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右侧的3架轰炸机由船本茂中尉指挥,志愿航空队几乎用上了全部火力,一次又一次地攻击它们,3架轰炸机全部被击落。每架中弹起火的轰炸机都承受了两三架美国飞机发射的机枪子弹,巨大的火焰和滚滚的浓烟使这些美国飞行员肾上腺素飙升、肌肉收缩、视野变窄。每个人在脱离战场时都相信自己单独击落了敌机,这是可以理解的错误。
12月20日中午11点25分,“战斧”飞机脱离战场后,中方的一座地面监听站报告称空中只剩下7架轰炸机,这证实了日军方面的记录。剩下的几架飞机也全部遭受重创,幸存者铃木五一在1992年回忆说:“战斗持续了约30分钟……幸亏我们的飞机油箱有橡胶保护层,没有着火引燃飞机上的炸弹。我们共有7架飞机成功回到了基地,但很多飞机都被打得稀烂,连起落架都无法降下。有的飞机只能用一个起落架降落,有的则只能用机腹迫降。7架飞机全都成功降落,但每一架都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我的飞机上也有大约30个弹孔。”
几天后,中方报告称第四架轰炸机在降落河内前就凌空爆炸了。经飞行员们投票决定,所有参加战斗的人共同分享战果,包括第1中队的14位飞行员和第2中队的埃迪·雷克托。
日本历史学家认为,有三架轰炸机是在空战中被击落的,第四架是在河内的嘉林机场迫降时坠毁的。3架轰炸机被击落,7架受损,14人被击毙——这是日本空军在侵华战争开始后从未有过的惨重损失。在凯多机场的柚木教室里,陈纳德曾向飞行员们保证,如果日本人遭受25%的损失,他们就不敢再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第21飞行团此后再也没有进犯昆明。
志愿航空队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一架战斗机。返回巫家坝机场时,埃迪·雷克托的飞机耗尽了燃油,他只好在一片菜地里用机腹迫降。降落后的雷克托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飞机上的机枪和弹药拆卸下来,他在附近找到了一座监听站,罗杰·施雷弗勒正在那里操作。第二天,雷克托带上他的机枪,搭乘一辆中国军队的卡车返回昆明。
得名“飞虎队”
昆明人民在忍受了日军轰炸超过一年后,终于挺直了腰身,他们奔向机场,向志愿航空队表示感谢。乔·罗斯伯特回忆当时的祝捷情况说:“我们很快就听到人们涌向机场的喧嚣声,一大群人出现在入口处。市长带领着成百上千的群众走来,队伍里的每个人都带着一些礼物。我们排成队列,聆听市长的演讲……有着可爱脸蛋和漂亮刘海的小姑娘们走上前来,在我们的脖子上围上紫色丝巾,还为我们献上鲜花。”
陈纳德就没有那么高兴了,他批评杰克·纽柯克“头脑发热”。桑德尔和陈纳德一样不高兴,他手下的队员们不听指挥,四散乱跑,预备队也陷入混战当中。唐·惠尔普利回忆道:“老头子显得垂头丧气,但……他并没有说什么。相反,他让队员们坐下来,就像慈祥的家长一样,分析他们战斗中的错误。他在会议结束时说:‘伙计们,下一次把他们全都打下来。’”
由于时差的原因,美国报纸在12月21日也就是第二天早上才报道了这场战斗。在满世界都是大规模作战的当时,云南上空的战斗不过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纽约时报》把它放到了第27版。但《时代周刊》的亨利·卢斯(Henry Luce)从中看到了更多东西。作为一位大众新闻业的天才,卢斯出生在中国,他认定美国在中国有着使命和任务,这种想法在他1941年的访华旅程中得到了强化。他的向导正是陈纳德在重庆认识的朋友西奥多·怀特。卢斯返回纽约时带上了怀特,让他担任《时代周刊》东亚版的编辑。这是一次天才、动力与事件的完美结合,怀特对志愿航空队的背景了如指掌,卢斯则掌握着足够用来报道事件的版面,而且他们还为志愿航空队起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他们选定的标题是《嗜血群虎》(Blood for the Tigers),这篇文章介绍了日军对倒霉的中国进行了三年狂轰滥炸,直到“身材瘦削、性格顽强而又沉默寡言的克莱尔·L·陈纳德上校”招募了一批美国飞行员,并把他们带到亚洲。“上周,10架日本轰炸机大摇大摆地窜进云南,直扑滇缅公路的终点站昆明。在昆明以南30英里处,飞虎队对他们实施了突袭,让日本人大吃苦头。10架轰炸机当中……有4架燃烧着在地面上坠毁,其余几架夹着尾巴逃跑了。飞虎队伤亡:零。”
“飞虎队”!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想象,但灵感究竟从何而来?这要归功于志愿航空队的“华盛顿中队”,这个名号是大卫·科克伦、奎恩·肖内西、怀迪·威劳尔和比尔·扬曼自封的。几个月前,这群在中国国防供应公司工作的人请求华特·迪士尼的工作室设计一枚徽章。“龙”本应是最合适的选择——飞龙既象征着中国,也表明了空军的身份。但大卫·科克伦建议用老虎代替龙,这个建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另一种说法是宋子文提出了这一建议。)设计要求被发送至好莱坞,迪士尼的两位员工罗伊·威廉姆斯和亨利·波特在10月设计出了草图:一只卡通化的孟加拉虎背插双翅,亮出爪子,从代表胜利的“V”字形图案上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