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重用黄克诚,缘于对他政治品质的信任
新中国伊始,毛泽东在接管大城市、建设新湖南、建设现代化军队这种需要披荆斩棘式开创新局面的时候,接连3次点将黄克诚,实在是对黄克诚的绝对信任与器重。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与黄克诚有过直接接触,为什么如此信任他?
1960年代初,毛泽东与将军们在一起。右一为黄克诚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到达了位于岷山脚下的哈达铺。在这里,中央红军按照彭德怀在俄界会议上提出、政治局通过了的整编建议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中央红军改称“陕甘支队”,辖3个纵队:第一军改为第一纵队,林彪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委;第三军改称第二纵队,彭德怀兼司令员(10月以后由彭雪枫接任),李富春任政委;军委纵队改称第三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黄克诚所在的红三军团教导营编入第三纵队。营没有了,他的营政治委员也随之免了。
部队开始整编时,上级拟派黄克诚担任第二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因有位领导同志说他反对整顿纪律,历史上一贯右倾,不适宜做领导工作,因而作罢。
其实,黄克诚并不反对整顿纪律,他反对的是以“整顿纪律,审查干部”为由,不顾当时实际情况,采用最严厉的打击甚至处死的手段对待那些违纪的人。黄克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了出来,那位领导因此认为他不可靠,不适宜担任政治工作,更不能带兵。在对黄克诚进行严厉批判之后,安排他担任第二纵队政治部军事裁判所所长。黄克诚自参加革命以来,已数次因提出自己的意见而遭误会被降职免职,这次被如此安排也不在意。但因为他“心慈手软”,裁判所所长的职权很快也被剥夺,凡有关审判、处死刑的事情都不让他管了。这之后,他仅跟着部队行军打仗而已。
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1月初抵达甘泉地区的下寺湾同红十五军团会师。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聂洪钧、林彪、程子华、郭洪涛为委员(后又增补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下辖2个军团,全军共1万余人。
这次整编中,一开始没有任命黄克诚新的职务。11月30日,毛泽东专门找彭雪枫谈话,了解黄克诚的情况。毛泽东问道:“我听说黄克诚带头反对整顿纪律,有没有这回事?”彭雪枫如实汇报了黄克诚的情况之后,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黄克诚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我支持他的意见!但由于黄克诚同志提了意见,领导就认为他不可靠,不宜担任领导工作,更不能带兵,并开会对他批判,那是不对的。”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说:“黄克诚这个人,优点很突出,但缺点也突出,是个敢讲真话的人。”
这次谈话几天之后,黄克诚被任命为军委卫生部长。下寺湾会师后,毛泽东开始真正关注黄克诚。黄克诚在新四军三师时,刘少奇就对他有了全面的认识,曾经说:我们党对黄克诚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才能认识得有些晚。毛泽东虽身居中央,却耳听八方,对于黄克诚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高度认可。毛泽东重用黄克诚,似乎在弥补对黄克诚“认识得晚”的遗憾。黄克诚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撤职降级,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讲真话,顾全大局,这种高贵的政治品质,正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