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人心归附 如水下倾:红军转战贵州期间严守纪律的故事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金琼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4-06-28 06:57:39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934年5月至1936年4月,红军转战贵州期间,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用实际行动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保证了党和红军在挫折失败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邮件检查 出具凭条

1931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以下简称“红三军”)。1934年5月,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领导红三军在川黔边开展革命斗争。5月11日,在进军黔东途中,红三军政治部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指出,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红军的任务,就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而战争,为了土地归农民而战争”,并颁布了“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借了门板、稻草、锅碗要还原处,损失了要赔偿”,“保护商人营业,保护商船和行商,买卖按照时价”“保护邮政局和邮差的安全”等10条纪律。

红三军进入贵州后,信息十分闭塞。为了解外界消息,更好地研判敌我态势以部署行动,红三军决定对当地过往邮件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红军严格遵守“保护邮政局和邮差的安全”这条纪律,仅扣留国统区出版发行的各类报纸和军人间的往来邮件,对于普通人的邮件则给予充分保护。红军检查完毕或需扣留邮件时,均会向邮差出具检查或扣留邮件的证明凭条,对情况进行说明,并加盖“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参谋处印”,以免给邮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纪律严明的红三军,深受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拥护与欢迎,就连国民党地方小吏也不得不叹服。6月,红三军占领贵州沿河县城,时任沿河邮政局局长戴德初受国民党片面宣传的影响,对红军的到来顿感惊恐万状,立即携家小及邮局票券逃至山中,终日蛰伏,不敢回城,直到看见红军散发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宣传单中有“保护邮政局和邮差的安全”后,才半信半疑偷偷下山,并顺利通过红军检查,安然回到家中。其后,戴德初在给省邮政局的报告中称,红军内部组织非常严密,“纪律之佳出人意外”,“人心归附,如水下倾”。

1934年6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参谋处邮件查扣条。贵州省档案馆馆藏

正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红三军进入贵州仅2个月时间,就在黔东地区建立了14个区革命委员会和3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创建了以沿河谯家铺、土地湾为腹心地带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成为贵州高原上闪耀着红色光芒的革命苏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也为红三军创造了休整、发展的条件,壮大了红军力量,极大鼓舞了贵州人民的斗争信心,为1934年8月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西征,有目标地向黔东革命根据地进发,并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群众利益 秋毫无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从苏区撤离,踏上了漫漫征途。这次长途行军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条件异常艰苦,不仅物资给养匮乏,就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面对逆境,严格的军纪和良好的军风,是红军战胜各种困难,完成战略转移的关键。

12月13日,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转兵贵州,进入黎平。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山川纵横,地形复杂,经济凋敝,人民困苦。中央红军在这里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保护群众利益,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1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实现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创立新苏区根据地的训令》,要求部队在行军中要严守纪律,改善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严格执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严厉的(地)向一切破坏纪律、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在长征途中,红军个别部队也出现过纪律松弛的现象。为此,红军随时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24日,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在《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电》中指出,红军经过之地,“地瘠民贫,苗民甚多”,责令各军团严格执行对少数民族的纪律政策:一是“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有信仰的甲长、乡长”;二是“绝不应杀牛。土豪牛要发给群众,严厉处罚乱杀牛者”;三是加强纪律检查,“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众,脱离群众的行为”。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贵州省档案馆馆藏

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在进入贵州遵义时,红一军团向所辖各部发布《关于进入城市执行政策的规定》,要求“除政治机关、保卫局及军团与师的政治部外,其余部队一律不得进城”;入城部队战斗任务完成后,应立即开出城外,集结在城郊宿营;进城部队必须要有良好的军风,守城部队对军容不整有碍军风的任何部队及个人,均有权阻止其进城。

1月8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进入遵义的口号及八项注意的通令》,规定部队入城后,“整齐武装服装,私人不准向群众借东西,无事不要进群众家里去”等等;与此同时,还印发布告指出:“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

正是有了铁的纪律,红军转战贵州期间,每到一处,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保证了革命走向胜利。1934年12月到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贵州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实现了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四渡赤水经典战例,摆脱了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取得了战略主动权,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