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郭兴福教学法的诞生和推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高宝新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4-06-25 07:18:21

郭兴福正在指导战士示范白刃格斗。《解放军画报》资料室供图

从1959年底开始,随着新的训练方针、原则的确立及条令条例的颁布,全军军事训练有了新的标准和依据。为了抓好军事训练,部队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言传身教,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促进了军事训练的蓬勃开展。郭兴福教学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其推广和普及又将全军群众性练兵运动推向了高潮。

1961年1月,时任原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李德生带领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该军训练先行连队第34师第100团第2连进行训练改革试点。针对存在的训练模式化、走过场、与思想政治工作脱节、不贴近实战要求等问题,决定采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寻求突破。李德生首先对第2连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式的检验性实弹考核。考核有很强的战术背景,并根据实战要求多次临机变换命令。结果,这个在军里被认为训练好的连队,仅仅得了个“及格”。

李德生找来了第2连负责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向他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既没有地图,又没有指南针和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二、在各种距离上,在有效射程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三、在一二百米内,在猛烈的敌火力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敢不敢同敌人拼刺刀肉搏,最后消灭敌人?这三问,使郭兴福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训练存在许多问题,也激发了他改进和提高训练方法的激情。接着,李德生带着工作组在第2连扎了下来,把该连作为改革试验点,并指定具有训练经验的干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郭兴福在上级具体帮助和自己刻苦钻研下,逐渐摸索出“围绕打仗、把兵练活”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上也形成了一套较成型的做法。

为了检验郭兴福的教学训练效果,李德生组织9个步兵团的团长各带一个班,与郭兴福带的示范班进行现场战术演练。结果发现郭兴福任教的示范班表现最突出,教得细,教得活,作业内容丰富,较切合实战。发现这个好苗子后,军党委决定把郭兴福作为典型加以重点培养。在团、师、军领导的言传身教和各级机关的指导下,郭兴福在理论、实操和教法上倾尽心力,深钻苦练,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战术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方法又经过团、师、军各级打磨验证后,逐步成型,看过的人都给予了相似的评价:耳目一新。同年夏,经原总参军训部《军训通讯》工作人员提议,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定名为“郭兴福教学法”。后来,《军训通讯》出版了一期增刊,全面介绍该教学法,并破例发行到全军连以上单位。

10月,原南京军区王必成副司令员看到《军训通讯》有关介绍文章后,立即安排郭兴福和示范班到南京进行汇报作业。看后,一向不苟言笑的王必成高兴地握着郭兴福的手连声称赞:教得好!教得好!并提议在全军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1962年春,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宗逊观看了郭兴福的教学汇报后,十分赞赏,认为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很好,郭兴福教出来的这个班苦练精神也很好,应该推广。随即,一场推广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活动在原南京军区部队中全面展开。军区在滁州、杭州、镇江等地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郭兴福和他的示范班到军区所属单位进行巡回展示,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杜平还亲任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干部集训队队长、政治委员。

原南京军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引起全军许多部队的关注和重视。1963年4至10月,原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先后邀请郭兴福作了多场展示,观看人数达数万之多。12月,时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专程赶到镇江参加现场会,观看了郭兴福单兵进攻战术作业展示。

在弥漫的硝烟中,身材魁梧的郭兴福,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喊杀声中勇猛冲上“敌人”堑壕。他左右开枪,打倒了两个从两面扑上来的“敌人”,接着用刺刀向身后涌上来的“敌人”猛刺过去。

参与示范的战士们也像郭兴福一样,在向山上飞奔的过程中,一边连续射击,一边从60米以外,把手榴弹扔进了堑壕。战士们快如旋风闪电,喊杀声震天,几十米距离,仅十几秒钟就冲了上去。

观者一片掌声,叶剑英也笑着鼓掌。随后,叶剑英以电报形式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建议军委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归纳了郭兴福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并汇报了各部队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现状,建议中央军委在全军加以推广,借以掀起一个军事训练的高潮。毛泽东同志看到叶剑英的报告后,称赞叶剑英找到一个好的训练方法,并在报告中的“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下面重重地划了一道红杠。据此,中央军委于1964年1月下达《全军应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的指示,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把军事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964年1月下旬,原总参谋部在南京等地召开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议,各大军区、军兵种和军事指挥院校均派人出席会议。2月,原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推广宣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南京现场会议后,全军1.9万余名军师团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深入基层,宣传郭兴福教学法,积极培养自己的“郭兴福”和试点分队。随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全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群众性练兵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4年4月,全军共培养出郭兴福式分队7105个,郭兴福式基层干部和班长1万余人,战术、技术等课目单项接近或达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水平的基层干部,约占总数的10%。5月,《连队基础训练方法二十条》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执行,对进一步普及郭兴福教学法,持续推动全军连队基础训练和促进群众性练兵热潮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为了检验训练效果,从当年夏季开始,各级分别组织了大比武,同时选拔尖子选手,准备参加全军大比武。

通过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抓军事训练,全军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以及“四会”训练骨干,探索出一套适合人民军队实际情况的正规化军事训练的路子,促进了全军部队训练质量以及战斗力的提高。在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的练兵热潮中,我军群众性练兵的优良传统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