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史回眸丨大柏地战斗:“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鄢城名 王玉珍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2-12-29 13:49:54

大柏地战斗——

“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鄢城名 王玉珍

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战斗旧址。

1929年2月10日至11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主力部队,在江西瑞金大柏地成功伏击了尾追之敌——国民党赣军第15旅刘士毅部,取得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的首次胜利。朱毛红军由此摆脱敌人的尾追,并于6天后在吉安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第4团胜利会师。此战是朱毛红军于弹尽粮绝之时的最后一击,也是毛泽东唯一一次提枪上战场冲锋的战斗。陈毅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评价此战“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连遭袭扰,决心一战。1928年年底,湘赣两省国民党军调集6个旅3万余人,兵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试图一举消灭刚会师不久的朱毛红军。对此,红四军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主力部队出击赣南闽西,袭捣赣敌后方,以解井冈之危。1929年1月14日,根据柏露会议的决定,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游击,寻机打击敌人,扰乱敌人“会剿”计划与部署。

红四军在沿湘赣边罗霄山脉南下和赣粤边、赣闽边游击途中,因沿途均为崇山峻岭,加上天气寒冷、缺衣少食,补给十分不易,一路行军艰难。面对赣军第21旅李文彬部和第15旅刘士毅部轮流尾随追击,红四军屡陷险境。1月24日清晨,宿营大余县城的红四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赣敌李文彬部突然袭击,第28团党代表何挺颖、独立营营长张威等百余名指战员牺牲。25日,退至广东南雄的红四军第31团又在平顶坳遭到赣敌刘士毅部的袭击,第31团1营营长周舫牺牲。

2月2日凌晨,夜宿寻乌圳下的红四军再遭赣敌刘士毅部偷袭。战斗中,朱德的警卫员牺牲,毛泽覃受伤,朱德妻子伍若兰被俘后遭敌人杀害,陈毅险被敌人抓住。2月8日,红四军在瑞金境内遭遇来追之敌,城郊应战又折损了1个排。次日农历除夕,红四军行进至大柏地时,敌军与红四军后卫部队近在咫尺,并交战至天黑。此时的红军战士已连续行军近1个月,行程逾千里,已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急需休整补给。受连续应战失利影响,许多战士不愿继续往宁都方向开拔,决心主动寻战,以彻底摆脱尾追之敌。

对于这一路来的困难局面,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日以中共红四军前委名义写给中央的信中说道:“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布下“口袋”,诱敌深入。毛泽东、朱德及时掌握红军战士的意见后,考虑到大柏地是瑞金通往宁都的必经之路,其南端从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沿途均为峡谷地势,南北长约6公里,两旁山峰高耸连绵,道路处于谷底,正是打伏击战的最佳地形。一路尾追而来的,又是在井冈山多次交手且实力较弱的赣军刘士毅部的第29团和第30团,约2000余人。于是他们决定顺应军心,当晚在大柏地圩北约0.5公里远的王家祠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研究对敌作战方案,用一场胜利消除部队的低迷士气。

经会议讨论,前委决定,利用大柏地麻子坳一带的有利地形设下“口袋阵”,诱敌深入,一举歼灭追敌。具体战斗部署为:红四军第28团2营为前哨营,在杏坑附近占据有利地形,掩护其他各部在大柏地的安全展开,然后撤至大柏地附近作预备队;第28团1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退路;第28团3营在牛寮坑东侧高地占领阵地,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第31团和军部特务营担任向敌左翼侧击的任务。会上还特别强调,各部要保持绝对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开枪;战斗打响后要等敌人靠近才开枪,不要浪费子弹;如果弹药用完,要准备用刺刀、长矛进行战斗。

2月10日凌晨,斗志激昂的红四军各部趁天还没亮,就早早进入各自阵地,等待敌人自投罗网。直到下午3时许,终于等来了骄横一时、邀功心切的刘士毅部2团人马。当敌人进至杏坑南侧时,前哨第28团2营在营长萧克和党代表胡世俭的指挥下开火阻击。战至天黑,敌人虽然多次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第28团2营的防线。此时,敌人已被激起强烈的求胜欲望,准备集中兵力大举进攻,正好钻进红四军设下的伏击圈。

全员上阵,一举灭敌。当晚,红四军紧缩伏击圈,成功阻敌、诱敌的第28团2营奉命后撤至大柏地作预备队。次日凌晨,当敌人进至“口袋阵”前端——杏坑北侧时,红军再次开始阻击,吸引敌人并边打边退,促其快速“入袋”。负责伏击的红四军各部按作战计划,从东西两侧包抄敌军,切断敌之退路。待敌两团人马如长蛇进洞般完全进入“口袋”后,麻子坳两侧山上顿时枪炮齐鸣。身在谷底的敌人被枪炮声弄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稍待清醒后才开始组织反击并企图撤退,却被居高临下的红军紧紧咬住,两头的退路也早被红四军切断。激烈的战斗从凌晨持续到上午10时许,受到围攻的敌人仍在负隅顽抗、丝毫没有投降的迹象,本就弹药紧缺的红四军此时已基本用尽所有的弹药,火力渐弱。如果继续鏖战,结果可能不是难分胜负,而是红四军弹尽粮绝之下的溃败。

身处指挥部的毛泽东、朱德客观分析战场形势,料定围困之敌经过连续战斗已十分疲怠、无心恋战,于是决定发起总攻。命令下达后,包括预备队在内的全体红军指战员如猛虎下山般从四周阵地冲向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树枝、石头、空枪、长矛与敌人展开搏斗。毛泽东也提枪亲率警卫排冲向敌阵。经过残酷厮杀,终于在正午时分歼灭敌人两团大部,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取得了离开井冈山后的首次大捷。红四军由此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士气为之大振。之后,红四军在闽西又取得了长岭寨战斗大捷,从而揭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陈毅在1929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介绍大柏地战斗时这样评价道:“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1933年6月,毛泽东从宁都回瑞金,再次途经大柏地时,恰遇雨后碧蓝天空高挂着一弯彩虹,在斜阳辉映下横跨于大柏地苍翠群山之上,看着杏坑(即前村)农舍破损土墙上的累累弹孔,忆起当年红军在这里拼死打伏击的场面,挥笔写下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并被世人传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