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黎平会议:中央红军战略转变的开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彭至汉 章世森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4-12-30 06:12:22

黎平会议会址(原“胡荣顺”店铺)。黎平会议纪念馆供图

在贵州省黎平县城中心有一条街道,因其地势两头高、中间低、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翘街”。90年前,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北上湘西改为西进贵州,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红军战略进军的方向。当地群众形象比喻道:“一根挑起过红军长征重担的‘翘扁担’,它使红军一进入黎平就看到了黎明。”由此,黎平作为红军长征入黔的第一站,又被誉为“曙光之城”。

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兵分两路向黎平进军,接连突破黔军多道防线。1934年12月15日,红1军团击败驻守黎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守军,攻占了黎平县城。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通道县相邻,南与广西三江县接壤,是连通湘、黔、桂三地的交通要冲。18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一个名为“胡荣顺”的店铺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会议由周恩来主持。李德因患疟疾发高烧没有出席会议,但托人把他坚持同红2、红6军团会合的意见带到了会上。

会议集中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围绕“北上”与“西进”展开激烈争论。会议一开始,博古就代表他和李德发言,强调北进湘西同红2、红6军团会合,是经共产国际同意的战略计划,中央红军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越雷池一步,即便现在转兵贵州,也应该从黔东南一带继续向湘西进发。

博古说完,毛泽东同志接着发言。他根据当时敌人已在湘西布设重兵,并正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形势,指出中央红军如果继续北出湘西,势必将与敌重兵展开决战,这对疲惫已极、减员严重的中央红军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必须放弃原定计划,转而向贵州西北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他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变化,强调中央红军应向遵义地区挺进,如有可能,还可以入川,会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之交协同作战。

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先后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抨击,痛陈湘江战役失利带来的严重后果,批评“左”倾领导者“在当时不利于我的情况下,却还是机械的要向红2、红6军团地区推进,而不知按照已经变化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行动与方针”。王稼祥甚至动了怒,与博古唇枪舌剑,争论起来毫不妥协。周恩来后来回忆道:“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

会议从白天开到深夜,最后经民主表决,与会多数同志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放弃同红2、红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黔西北进军。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自长征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

《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

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向贵州西北前进,“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鉴于当时内部有争论,中央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红军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会后,周恩来把《决定》的译文拿给李德看。李德看后大发雷霆,向周恩来提出质问。时任周恩来警卫员的范金标后来回忆,两人用英语对话,“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总理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我们又马上把灯点上。”尽管博古的意见被会议否定,但他还是服从会议决定。当他得知周恩来和李德吵起来时,对周恩来说:“不要理他(指李德)。”

中革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这一决定。在此之前,考虑到湘江一役后,部队损失很大,中革军委决定撤销红8军团建制,除营以上干部外,其余编入红5军团;另将军委第1、第2纵队合编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

第二天,朱德、周恩来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议的决议》的命令,要求中央红军主力12月底占领剑河、台拱、革东、施秉、黄平地区。同时要求红2、红6军团在湖南省常德地区积极活动,以调动湘敌北援,随后向贵州境内行动,以钳制黔境敌军;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动新的进攻,钳制川境敌军,以策应中央红军向川黔边进军。会后,中央书记处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以上干部。这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组织上的有力举措,极大振奋了红军将士的精神,鼓舞了斗志,增强了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这对长征以来屡遭挫折的中央红军来说至关重要。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锦平等7座县城,变被动挨打为主动进攻,改变了长征以来被敌军“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把敌军远远甩在了湘西,使蒋介石在湘西地区围歼中央红军的计划完全破产。

黎平会议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中央红军向黔西北进军、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一战略转变,使中央红军赢得了主动,不仅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原有部署,而且连战连捷,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

时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后来回忆道:“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议,是我们战略转变的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出,去湘西已不可能也不适宜,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我们争取了主动。”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陈靖在《忆红军在贵州的三进三出》中提及:“黎平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转兵贵州进入黔北的主张。在漆黑路上长征的红军,对这片光明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意。这种心情,没有经过漫长夜路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黎平会议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除讨论红军战略方针外,还讨论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问题,对中央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纠正,在党和军队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