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九打吉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初试首成之举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宋海峰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1-14 14:50:21

江西吉安,一片红色的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众多个第一,中国革命的雄浑壮歌在这里回响。

三湾改编铸军魂。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第一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里程碑。

思想之旗领航向。毛泽东率改编后的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锤炼出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红旗漫卷吉安。在众多个的第一中,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长达一年之久的“九打吉安”,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武装占领一个中心城市,也是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这一实践,犹如中国革命长河中的汹涌波涛,气势磅礴,震动寰宇,推动中国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奔腾向前。

伫立在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群雕前,情不自禁地呤诵起毛泽东1930年2月在马背上哼出的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在这首词里记述的正是当年攻打吉安的场景。

缘何“九打吉安”?当地党史办同志的分析与介绍,使我心中的疑虑挥之而去。吉安地处赣江中游,北通南昌,南达赣州,西临井冈山,依临赣江,西周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当年,国民党守军凭借有利地形和赣江天险,将赣西南苏区分为东西两边,吉安城成为革命根据地发展的严重障碍。

道路问题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根本性问题。透画见史,吉安东固陂头村“二七会议”会址的一幅油画,再现了1930年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二七会议”上,重新制定攻打吉安战略部署的历史情景。会上,毛泽东听取了中共赣西特委“一打吉安”的汇报后谋深虑远地提出,一打吉安,扩大了红色区域,吉安已具备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他果断地在会上提出了攻取吉安、创建江西全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任务。

吉安,成为毛泽东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首试之地。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陈列馆里介绍“九打吉安”的展板上:一打吉安,成包围之态;二打吉安,破进剿之敌;三打吉安,复苏区之业;四打吉安,惊敌军之魂;五打吉安,掣敌军之肘;六打吉安,憾无援之力;七打吉安,择再战之机;八打吉安,清外围之敌;九打吉安,形红色之势……“九打吉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屈不挠、勇于奋斗,走中国革命特色道路的精神。

曾率领永新县少先队员参加第九次攻打吉安的谭启龙后来回忆,接连进行的前八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因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我军武器较差,兵力较弱,都没能攻下,但有力推动了赣西南土地革命运动的高潮,锻炼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群众武装和红军队伍。

翻开攻打吉安的红色轨迹,我更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前八次攻打吉安的战斗,逐步消灭了吉安城外围大部敌军,占领了城外的广大乡村,使吉安周围呈梅花形的红色区域已扩展到三十余县,吉安已然成了红色海洋中的孤岛。

秋雨初霁。在前往第九次攻打吉安主战场之一的螺子山路上,毛泽东的一段名言在我耳边回荡:“吾人如果要在现今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过去的岁月风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往事虽不可追溯,但在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久攻不克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果断作出了撤围长沙,第九次攻吉的决定,见证了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心。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针对国民党守军在河西原有的工事上又修筑了炮台,挖了壕沟,架铁丝电网,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外围纵深防线的敌情,毛泽东、朱德作了先乡村、后城市,先城外、后城内的精心部署。

在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红一方面军山前攻吉指挥部旧址,我看到了红一方面军下达的总攻吉安的“山前命令”的战略部署:“红四军左翼任向螺子山、真君山之国民党军阵地攻击;红二十军任正面向真君山、天华山一线之国民党军佯攻;红三军任右翼向天华山、神岗山一线之国民党军攻击……”90多年前,历史选择了10月4日拂晓,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晨光,毛泽东、朱德亲临真君山前沿指挥。红军各部按照先乡村、后城市,先城外、后城内的部署,向吉安城发起总攻。

在山前攻吉指挥部旧址,我看到亲历者粟裕大将一篇回忆第九次打吉安的文章:“晚上看不见的红旗一到东方的红日涌出来的时候,一齐看见了。剧烈的步枪声、机关枪声、迫击炮比过年打鞭炮还要热闹……”

旌旗奋,风雷吼。吉安城四周的螺子山、真君山、天华山、神冈山一带,遍地红旗招展,号角阵阵,军民奋力向敌阵发起冲锋,各个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红军战士与10多万工农武装在第九次攻打吉安中留下的,是坚强的意志以及无可比拟的勇气。当晚9时,红军发起夜战,创造性地用“火牛阵”向敌军阵地发起猛攻。工农武装用禾草填满壕沟,用柴刀砍铁丝网,用楼梯、木板搭沟桥,协助红军攻城。当晚,红军首先从城西突破了敌军阵地,直插城中心的中山路大街。5日清晨,红军占领吉安城。

攻打吉安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看到攻占吉安的图画时,感慨道:“十万工农下吉安,确实振奋人心。”正如时任赣西南特委书记的刘士奇在向中央递交的书面报告中所述:“群众的斗争局面,日益扩大化、猛烈化……政权、土地,武装三者同时并进……最有趣味的是,喊一声‘打吉安’,农民把手里的农具丢掉,拿起武器就跑,无论男女老幼都兴高采烈地参加。”

红星照耀吉安。10月7日,火红的太阳当空高照,古老的吉安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军民祝捷大会在吉安城内中山场举行。赣西各县的赤卫军、青少队,高举红旗,身背红缨枪,颈系红带,从十几里、几十里外赶到吉安参加祝捷大会,吉安城成为红色的海洋。会上,毛泽东、朱德先后讲话,宣告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府——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红军攻克吉安之后,乘胜连克多县,使赣江两岸几十个县的红色政权连成一片,为中央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框架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是啊,攻取吉安的胜利,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此后,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沿着这条革命道路,走出了漫漫长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历史画卷,砥砺前行铺展;时代华意,接续奋斗书写。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我们才能走好、走稳强国强军之路。

(图片由作者提供。宋海峰,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