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尖刀英雄连”战旗。
连队珍藏的电台发报机电键。
1950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联合国军”为挽回朝鲜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提出先停战、后谈判,要求我军停战于三八线以北,企图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以争取时间重整军队,再大举北犯。为粉碎敌军的阴谋,我军准备向部署在三八线附近的“联合国军”发起进攻。
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奉命参加突破三八线战斗,在第125师顺利攻占三八线重要据点道城岘之后,负责穿插至济宁里,以切断正面之敌的南退之路。第124师令第372团为尖刀团,该团2营4连为尖刀突击连,负责为全团穿插开辟通道。
1951年1月1日,4连按既定计划,潜伏至敌军阵地前,等待兄弟部队撕开敌军防线后,执行穿插任务。为更好地隐蔽自己,4连官兵反穿棉衣,浅色的衣服里衬与冬日雪地融为一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4连战士在冰雪中潜伏了7个小时,而对面的敌军依靠道城岘天险顽固抵抗,迟滞了我军进攻。
在此情况下,第42军首长果断地命令第124师立即投入战斗。接到作战指令后,4连立刻前出侦察。侦察中,4连发现一个坡度约80度、高差约30米的光滑冰面,通过这个冰面,能顺利到达道城岘顶端,且敌军未在此部署大量兵力。连长王清秀当即决定从冰面发起突袭。
冰面两侧皆为悬崖峭壁,4连必须借助工具才能登上道城岘顶端。4连官兵想了个办法,他们将稻草装进麻袋,以此增大摩擦力。就这样,4连官兵趁着夜色,身垫麻袋、一点一点地攀爬上道城岘主峰。当4连官兵突然出现在敌军阵地前沿,敌军顿时乱了阵脚,很快被击溃。4连越过三八线后,继续执行穿插任务。
为追回在道城岘耽搁的时间,4连官兵不顾敌机轰炸扫射,以最快速度向济宁里突进。在穿插途中,5班副班长冷树国带领的战斗小组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当战斗小组来到济宁里时,看到河边公路上堵满正在撤退的敌军车辆。冷树国意识到,如果等大部队抵达,再拦截敌人,将会错失战斗时机。为堵住敌军车队,冷树国带领战士们从冰面上穿过河流,抵近后投掷手榴弹。敌军顿时方寸大乱,整个车队瞬间瘫痪,敌人开始四处逃窜。
此时,大部队也赶到济宁里。在4连前后夹击下,敌军停止了抵抗。4连成功切断敌军退路,出色完成了穿插阻敌任务,为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4连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中,18小时前进150华里,10战10捷,率先突破三八线天险道城岘,勇当尖刀直插敌军心脏济宁里,完成了尖刀任务,为全军进攻全歼守敌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战后,4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三八线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冷树国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此战中,4连先辈把他们缔造的传奇写进连队的基因,化作了代代相传的连队精神——“用三八枪打过三八线,用手榴弹打掉榴弹炮,用两条腿赛过敌汽车”。一代代年轻官兵将连队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中,立志在发生战争或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像一把尖刀一样刺向敌人,努力续写“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的荣光。
文物链接
炮火中残存的电台发报机电键
在“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的连史馆内,珍藏着一个小小的电台发报机电键。这是连队老兵洪德安捐赠给连队的。这个历经战火洗礼的电键,静静讲述着“三八线尖刀英雄连”官兵浴血奋战赢得胜利的故事。
1951年元旦,朝鲜战场上,4连通信员洪德安跟随部队参与突破三八线的战斗。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洪德安用这部电台发报机完成了战场情报的传递与沟通。1月6日,完成穿插迂回任务的4连,奉命歼敌于静冰亭。
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洪德安接到志愿军总部发来的嘉奖令,他迅速将其交给连长王清秀。电文内容是“新年攻势开始后,我〇一四四部自三十一日夜出发,在十八小时中,急行军一百五十里并打仗十次,白天不顾敌机袭扰轰炸,勇猛前进,且配合攻克并通过道城岘之艰险道路……”王清秀手握电报,激动地连说了3个“好啊”。
自突破三八线战斗以来,4连官兵在冰天雪地中一路猛追猛打未曾停歇,嘉奖令极大鼓舞了官兵士气。全连官兵忘却了连日的疲惫,伴随着冲锋号声,再度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最终,敌军被全歼。
2月21日,“联合国军”向砥平里以北志愿军第42军阵地发起进攻。坚守半月后,4连根据上级命令撤出第一线防御地带。转移途中,连队遭敌炮击。洪德安在躲避时,一发炮弹落下来,将他的耳膜震穿。洪德安顾不上处理伤口,急忙寻找那部电台发报机。然而,电台发报机被炸得只剩一个电键了。洪德安小心翼翼地将它揣进口袋,用棉签蘸了点药水塞进耳朵,然后拿起枪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