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点赞过的连队!“硬骨头六连”为什么那么硬?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作者:黄子娟、陆张良、钟雨芳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0-07-28 16:53

战术演习。摄影:张永进

硬骨本领:矢志打赢砺刀尖

六连是战场的血与火锻造出来的,连队厚重的战斗历史,在官兵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战火烙印,他们深知,真实的战场有多残酷,磨砺锋刃就有多重要。

2017年,旅队刚组建,转型重塑还未满月的六连与兄弟单位侦察连展开对抗演练,六连以一班为主体组建特战小组,担负侦察袭扰任务。不料小组长林新祥带领特战小组刚进入袭扰前沿,就被兄弟单位先进的侦察仪器捕获行踪,“包了饺子”。

信息化素养不足、协同意识不强、侦察装备使用不熟……回来后,六连官兵在一次次痛定思痛的复盘检讨中找问题、定措施,并定下决心练精手中武器。在不久之后的对抗演练中,双方再次不期而遇,林新祥奇招频出,直指“敌”指挥所。此役,完胜!

“战争不会选择环境气候,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差异,找回最佳状态。”连队移防后首次组织武装5公里越野考核,全连平均成绩较以往慢了整整3分钟,给全连敲响警钟。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时任连长胡迟带头反思。他们不断挑战,边训练边摸索,常态开展耐热训练,并将以往单纯的核心力量训练,变为速度与力量兼备,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功能协调性训练,仅仅两周,官兵的身体机能就有了明显改善。

从传统步兵到新型陆军下的装甲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地海上两栖作战,六连历经多次转型重塑,多次破茧成蝶,磨砺出连队官兵遇难不退缩、敢闯深水关的品质。

70年代,六连第一个研练“三防”条件下的班进攻,摸索出和过去战术“五个不同”的新道道;80年代,他们又第一个探索连进攻中的接敌、破障等课题,创造出开辟“树杈形”通路的新战法……面对改革重塑,六连官兵深知,只有挺住“重生”之苦,承受“拔节”之痛,步子才能迈得更大一些。

——中士崔源改革后转岗担任狙击手,为更快适应“新伙伴”,他每天抱着狙击枪仔细琢磨研究,认真翻阅资料,请教侦察营优秀狙击手,并在一次次实弹射击中不断校对摸索;

——上士徐铭铭从军械员转岗成为自动榴弹发射器射手,为了尽快掌握“快瞄、稳跟、巧击”等射击技巧,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有利用提高射击成绩的训练方法……

然而,转型挑战不仅如此:新装备无教案无教员,训练开展举步维艰;新编制打破了传统训练模式,一切尚在摸索。

“没有经验可循,咱们就趟出一条路来!”移防后首次训练形势式分析会上,时任连长胡迟把问题摆在台上,决定从苦练中摸出“真经”:训练中连长胡迟带领支委率先学、抢先练,白天钻进40多度战车内练实操,一练就是一整天;晚上加班加点组织研究战术战法、编写相关教案;为每名战士人人定下小目标,每天理论多学一点,实操多练一手,训练问题不过夜。4个月后,连队受领营战术考核任务,历时2天1夜,成功检验新编制下的作战能力,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六连坚持转型先转脑、研训先研新,不断寻求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全排注意,成‘一’字战斗队形,迅速占领进攻阵地!”夏日炎炎,一场装甲步兵排射击综合检验战斗,在山林腹地间打响。

随着三排长高博文一声令下,4台装甲车犹如出山猛虎,直扑“敌”阵地。

“发现敌集群散兵、敌火箭筒!”“323,执行!”指挥车内,高博文根据敌情变化,快速分析并下达命令。他说,“如今多了一台车的战斗,对战法、协同、单兵的考验却是N次方的递增。”

新编制下排战术课目演练示范,这是六连最新受领的一项任务。

班排协同、人车协同、十余种火器交替运用……20分钟的激战过后,连长赵松神情凝重。载员过于注重射击,敌情意识不强;火器使用不够科学,协同不紧密……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

看到赵松紧皱的眉头,官兵知道,这次综合演练并不理想,“老把式”遇到了新问题!

如何提升新编制下建制班排的精准协同、整体作战能力?怎样让各类武器平台形成合力、释放最大作战效能?当夜,六连会议室内灯火通明,赵松带着骨干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逐一复盘检讨。

“传统战法跟不上转型步伐,作战理念停留在老步兵思维”“新兵协同意识不强,老兵过分依赖个人能力”……一场演练,让六连官兵深刻认识到:改变,迫在眉睫。

连续好几天,他们白天训练、晚上复盘,一个难点一个难点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过,重点练协同、练谋略、练指挥。最终,实弹检验得到验收小组一致好评。

关键时刻攥指成拳,源于平时训练中并肩同行。调整改革以来,六连官兵先后主动与海军某登陆舰支队、空军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队、武警某支队等军兵种部队开展联学联训,参与探索攻关战场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联合指挥通信等多种实战课题,在联演联训中效果明显。

转型面前不皱眉,尖刀淬火更锋利。这些年,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作战任务怎么调,六连官兵都坚持把训练当作打仗,一招一式向实战对接、与打赢对表,敢于快速“换脑”“转身”:积极开展训法创新、战法研练,将训练课题划分到班排,探索走出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训练路子,实现全连85%以上官兵精通2种以上主战专业;积极发扬军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项任务、演习演练、比武考核后,都会召集官兵分析训练形势,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训练质效;扎实开展“研究强敌、打赢强敌”活动,探索研练战时快速集结、夜间车上车下协同等10余个新型课题,加速提升连队备战水平……

“靶架目标有规律可循,炮手只要摸准了,很容易就打出好成绩,可这样的标准经得起战争检验吗?”一次炮瞄训练,火炮技师郑锡鑫一针见血指出,战场上的敌方目标没有规律可言,但传统训练器材“出靶顺序固定”“目标区域固定”,不符合实战要求。

宁要暴风骤雨中的良好,不要风平浪静中的优秀。在郑锡鑫主导下,六连官兵集智攻关,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式激光快瞄器,不仅增强了目标的随机性,还增加了不同角度下的运动目标。

初次训练,便令多名炮手铩羽而归。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找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大家的成绩稳步提升。随后,在全旅实弹射击考核中,六连先后斩获海上、陆上战斗射击第一。

“训练越贴近实战,打赢就越有底气。”该旅旅长苏祥定介绍,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作战任务怎么调,六连官兵始终保持一种“言必谋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态,在真打实备中夯实硬底子、在创新突破中提升硬实力,让这把尖刀越磨越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