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踏访四平,蕴含哪些战略考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2020-07-23 14:28:0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东北太重要了。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意识到,“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第八次上东北。考察首日,他来到有着“关东门户”和“东北粮仓”之称的四平。在这个昔日兵家必争之地,总书记的战略考量意味深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吉林考察

△习近平吉林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图

“中国饭碗”:黑土地上的牵挂

习近平在吉林四平考察的第一站,是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大量种植玉米,源于梨树县独特的地理位置。纬度高、光照足、气候湿润,再加上肥沃的黑土,梨树县有了“黄金玉米带”的美誉。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7月的玉米处于扬花阶段。(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习近平在这里重点了解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情况。习近平说,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你们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要保护好我们的黑土地

绿色、黄色、黑色,交织成中国东北最美的底色。2018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建三江考察时就曾指出,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万亩田畴,生机勃勃。(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相关科研院所在这里联合攻关,最终开创了梨树模式:以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为越来越薄的黑土层披上“棉被”,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秸秆留在农田不仅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决了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问题。(资料图)

△黑钙土、草甸土和黑土均是适宜玉米种植的土壤。(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梨树模式带来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这个基地今年预计玉米产量为15亿斤,农民收益增加2500余万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前年在建三江,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四平看粮,意味深长。

△梨树模式让玉米亩产量从2007年的650公斤提高到现在800公斤以上。(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1 2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