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的24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朱宏博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6-04 05:04

“山”“海”携手,共赴康庄大道

——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纪事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今年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从1996年开始,北京、天津、福建等东部9省(市)和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拉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帷幕。经过几次调整,对口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

24年过去,如今,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已经形成。

当“山珍”遇上“海味”

产业合作,深化帮扶

甘肃陇南依山,山东青岛傍海。自2016年青岛市对口帮扶陇南市以来,一东一西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密切开展扶贫协作,演绎了一个“山珍”遇上“海味”的故事。

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当地土生土长的花椒、香菇、木耳等农特产品,搭乘东西协作的“专车”,源源不断地送进青岛市的商场。2017年起,陇南市借助对口支援平台推动“陇货入青”。他们在青岛举办展销会,建成陇南农特产品体验馆,展开宣传推介。

这条看似简单的产业链,却创造了极高的产值,还衍生出众多就业岗位。数据显示,仅2019年一年间,陇南在青岛销售农特产品总额达7400余万元,通过直接采购、销售到青岛市或通过培训电商人才销售到全国的农特产品总额达到了1.5亿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24年间,帮扶的层次和形式发生诸多变化,但产业合作一直是重点工作之一,旨在变“输血”为“造血”,以东部地区发展优势助力西部后发崛起。

2016年7月,习主席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要把握好供需关系,让市场说话,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要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大胆探索新路。

据了解,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83亿元,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154亿元。此外,不少地区构建线上线下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探索“飞地企业”“飞地市场”合作模式,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多领域跨区域合作模式,实现深度互通互融。

所谓“协作”,自然不仅是农产品东行的单向输送。在“陇货入青”的同时,来自青岛的产业、技术、资金等也在陇南悄然落地生根。

青岛啤酒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精湛的生产工艺,但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土地劳动力成本高等原因,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向西部的广阔市场。去年11月,陇南第一家大型现代化精酿啤酒生产企业投产运营。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精酿啤酒很快打入陇南市场。

不仅如此,啤酒生产的边角料经过简单加工,就能成为牲畜饲料,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同时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形成优势互补、聚焦扶贫、长期合作的良好局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