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孙军:加力起飞,只为配得上这个时代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通化 程雪 杨泽达 许德曦责任编辑:丁杨
2019-11-12 23:36

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孙军

兴奋的人群中,孙军显得很安静。

3000米考核出发线上,有人不停地活动脚腕,有人快速高抬腿,有人原地小跑,甚至按捺不住来一段冲刺……孙军如同每次起飞前一样,从表情到身体,都透着一种专注和沉稳。

终于出发了。脚下的跑道,是这群人再熟悉不过的机场跑道。飞行员们冲出去,原本横向队列逐渐拉开差距,变成长长的纵队。

孙军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前不后。临近终点冲刺时,他没有发出那种嘶吼,摆臂的幅度和步频也没有明显加快,但他仍超过几个前面的人,以超越满分的成绩抵达终点。

“状态有点下降了。”他语调平静,看不出多巴胺释放后的那种兴奋,就连呼吸也是均匀平和的。

作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孙军的跑步节奏一如带部队的节奏一样,处于一种内里紧张、外表从容的稳态。

“看似稳,骨子里却是快。”跟随孙军在天空南征北战的飞行员们,早已熟知这位80后旅长的节奏。那是一种人生不断加劲奔跑的状态,也是一支歼击机部队不断加力起飞的状态。

“加力起飞,只为配得上这个时代。”孙军说。

被时代推着往前跑,是幸运;跟着时代往前跑,是使命

相比于他驾驶的战机——歼-10C在世人眼中的耀眼光芒,孙军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蓝天上的战机英姿,只需高倍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就能捕捉到精彩瞬间。但飞行员们的飞翔人生,更多时候在人们视线之外。

孙军的人生轨迹,与大多数同龄人的命运航道一样,充满了许多偶然和必然。那些或偶然或必然的选择,塑造了他,最终也成就了他。

少年时,孙军帮父母养过鸡、种过田、干过电工、修过房子。尽管摆在这位农家子弟面前的命运前景并不明朗,但少年时埋下的草蛇灰线,在日后成长中逐渐显露。初二时春游,学校组织到附近的机场参观。坐在大巴上,看到战机编队在跑道上滑行、起飞,孙军对飞行员羡慕极了。多年以后,当他驾驶战机飞向蓝天,那熟悉的轰鸣声,立刻召唤出了蛰伏在他脑海深处的记忆。

命运,总是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布局着必然的逻辑。

当年,空军到学校招飞。大家都去报名,孙军不为所动。那时,孙军想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梦想着成为一名海军军官。

“天空比大海更辽阔。人人都想去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何不试一下?”班主任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航迹。

这一试,一发不可收。从优秀飞行学员到优秀飞行员再到优秀指挥员,孙军以一种加速奔跑的方式成长着,并用一连串的“优秀”不断强化着这样的评价:他天生就是干飞行的料。

驾驶着先进的国产新型战机,带领着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团队,年轻的80后旅长……无论放在哪个坐标系审视,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航空兵旅旅长,都足够让人羡慕。

“我真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孙军的话语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对自己,更对祖国。

即便是已经无数次在跑道上加力起飞,孙军描述起那一刻时仍激情满怀:“越是挣脱大地、直冲云霄,越能感受到祖国的澎湃推力。”

孙军至今忘不了第一次跨进歼-10座舱时的情景。那时候,他正痴迷于研究外军先进战斗机,从外形、布局到参数,如数家珍。但那一刻,他着实感到惊讶和兴奋:“没想到我们中国也能造出如此先进的战机!”

或许,只有熟知中国空军发展历史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孙军这句话的含义;或许,只有在一个更大的时代坐标上审视,才能读懂一个人、一代人的成长遇见了什么——

1999年,孙军考上飞行学院。那一年,歼-10战机刚刚迎来首飞。国庆50周年阅兵的空中梯队中,还没有它的身影。

仅仅10年之后,孙军和战友们就驾驶着歼-10战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

再10年之后,孙军已担任航空兵某旅旅长一年,所在部队早已换装歼-10的最新升级版。国庆70周年阅兵那天,天安门上空再次成为展示中国空中力量的“T型台”:歼-10C,歼-20、歼-16……

中国战鹰的“换羽”速度有多快,孙军们的成长就有多快。孙军当旅长那年,他的同批军校同学蒋佳冀也在另一个航空兵旅当旅长。放眼更多空军部队,他们的同龄人大多走上旅团主官岗位。

托举他们快速成长的不仅有澎湃国力,还有改革强军释放的效能。在改革转型的洪流中,他们不仅被一项项新任务推着跑,更被一个个新理念领着跑。

“被时代推着往前跑,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幸运;跟着时代往前跑,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使命。”孙军称自己这代人是“改革一代”。他常问自己一句话:“改革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

“匹配时代的需求,才能赢得时代的选择。”他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