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习近平河南之行进入第二天。这次赴河南考察,是总书记半年以来与河南的第二次零距离接触。今年3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来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六点要求。继前一天在信阳市新县考察后,17日这一天,习近平辗转信阳、郑州两地,连续看了五个考察点。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郑州考察制造业企业发展和黄河生态保护
习近平去看过的黄河博物馆,这些地方值得打卡
17日下午,郑州蒙蒙细雨。习近平在郑州的最后两个考察点都与黄河有关。《时政新闻眼》就先来观察这个重点。在郑州,总书记先后来到黄河博物馆和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近距离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博物馆建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以黄河为专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习近平到访的新馆建成于2012年,坐落在郑州迎宾路。

△黄河博物馆起源于1955年4月17日在郑州举办的治理黄河展览。当年7月,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治理黄河规划,治理黄河展览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办。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参观展览。(黄河博物馆提供)
黄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题,分为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六个展区。
母亲河黄河曾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也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巨大的灾难,至今仍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十分频繁。据统计,黄河下游堤防在1949年前的2540年里,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

△这是登封东汉启母阙大禹治水刻石,是最早记录大禹治水的实物资料。

△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潘季驯是明代治黄专家,他以20多年的治黄经历,编绘成中国现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黄工程图,全卷纵45厘米,横1959厘米。
在黄河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郑州石桥清代郑工合龙处碑。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花园口乡石桥村)决口,清廷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终于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成功合龙。合龙后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这次堵口工程规模宏大,花费白银1200万两,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

△藏于黄河博物馆的郑工合龙处碑。

△吴大澂是清代著名的大书法家、金石家和大收藏家,他亲笔题写的这块石碑有着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碑铭最后两句是:“兵夫力作劳苦久,费帑千万堵兹口。国家之福,河神之佑,臣何力之有?”
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行政公署成立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黄河水利综合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的第一个大江大河的治理规划。

△黄河下游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渠首闸起闭机摇把。

△三门峡、小浪底坝址岩芯。

△修建大坝之前的三门峡。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1957年动工,1960年完成。
黄河的年输沙量和平均含沙量,均居世界江河之首。为了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从根本上遏制河床抬高,从2002年开始,黄河已连续多年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通过不同模式的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降约2米,过洪能力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
当天,习近平还来到位于郑州黄河南岸的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近距离了解黄河。

△这是当天习近平凭栏远眺的地方。(央视记者米鹤拍摄)

△临河广场的黄河碑石。

△临河广场摆放的黄河流域全图。
在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就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调研。今年8月22日,他在甘肃考察调研时曾说,下一步,党中央将就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总书记此次河南之行专程看黄河,再次引发外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