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片丹心世代传——探寻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传承的红色家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天益 杨悦 符马林 孙利波 发布:2019-07-26 06:29:1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玉树在新中国成立前仍沿袭千百户制度。土登宫保所在的东坝家族,是清朝政府册封世袭、管辖超过百户牧民及僧侣的“百户”。1949年,土登宫保和其他“千百户”被迫前往西宁,向军阀献马匹。行至半路,他们得知西宁解放的消息。是把马匹赶回玉树,还是送给解放军?

向前走!土登宫保带头做出选择:迎接解放军、拥护共产党,积极促成玉树和平解放。高举党的旗帜、走民族团结道路,从此成为这个家族的坚定选择。

70年来,从土登宫保到尼都塔生,一家四代初心不改,铁心跟党走、赤诚报党恩,红色家风在高原藏家代代传承。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一片丹心世代传——探寻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传承的红色家风

■解放军报记者 王天益 杨 悦 符马林 特约记者 孙利波

7月1日,尼都塔生(左一)带领全连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樊文斌摄

“骑兵连,冲锋!”

伴着一声口令,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数十骑人马如箭离弦。连长尼都塔生驭马冲锋在前,一名骑兵高擎连旗紧随其后。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旗上“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几个大字清晰可辨。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70年前曾是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宫保面临的选择题。

玉树在新中国成立前仍沿袭千百户制度。土登宫保所在的东坝家族,是清朝政府册封世袭、管辖超过百户牧民及僧侣的“百户”。1949年,土登宫保和其他“千百户”被迫前往西宁,向军阀献马匹。行至半路,他们得知西宁解放的消息。是把马匹赶回玉树,还是送给解放军?

向前走!土登宫保带头做出选择:迎接解放军、拥护共产党,积极促成玉树和平解放。高举党的旗帜、走民族团结道路,从此成为这个家族的坚定选择。

70年来,从土登宫保到尼都塔生,一家四代初心不改,铁心跟党走、赤诚报党恩,红色家风在高原藏家代代传承。

恪守一条家训——

“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在尼都塔生的记忆里,东坝阿宝是位严父,要得到他的表扬难之又难。

2014年10月,当他打电话告诉父亲自己入党的消息时,父亲的赞许令他至今记忆犹新,“不错!不错!不错!他接连说了3遍。”

父亲为什么把入党看得那么重?尼都塔生说,这是因为曾祖父留下了一条特殊的家训。

1952年,土登宫保弥留之际,召集子女亲属当面再三嘱咐:“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留下这条家训,土登宫保经过慎重考量——

早年到四川甘孜做过买卖的他,曾听过当地人对红军的评价。那时候他便知道,“共产党的部队做买卖很公道,对民族信仰也非常尊重”。

到西宁送马,参加解放军的入城仪式,亲眼看到群众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拥护,他更坚信这是一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离开西宁时,解放军不仅给他们回赠了丰厚的礼物,还送给他们一面五星红旗。土登宫保带着这面国旗翻过雪山、穿过草原、回到玉树,把它挂在自家房屋最高的地方。

在尼都塔生看来,曾祖父的家训其实包含了两层涵义:“跟党走”是基本要求,“不可三心二意”才是真正的考验。

尼都塔生的祖父彭措旺扎用一生的行动,为后人树立了标杆。

尼都塔生熟知祖父6次申请入党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玉树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彭措旺扎为部队当翻译。近距离与解放军接触后,他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在某些“百户”受到挑唆发动叛乱时,彭措旺扎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此后,组织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严格考察。其间,彭措旺扎又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直到1960年才如愿以偿。

彭措旺扎开创了玉树地区“康巴世族”入党的先例,在当地产生积极影响,为稳定地方、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两头尖的针不能缝衣,三心二意的人一事无成。”祖父一心向党的故事,让入党成为尼都塔生心头的神圣大事。2008年,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后,他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为不满18岁,申请书被退回。

2011年,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后,他又郑重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理论素养和文化课存在短板,他仍然未能如愿。

想到祖父的入党经历,尼都塔生没有气馁。他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齐文化课短板,终于在大三那年被组织批准入党,成为家里的第13名党员。

70年来,尼都塔生一家先后有16人光荣入党,“跟党走”3个字已融入这个藏族家庭的血脉基因。

传承一腔赤诚——

“维护民族团结,在党和藏区群众间架起连心桥”

“静静坐着的百户”——年过七旬的僧人尕德才仁聊起东坝家族,对彭措旺扎在群众口中的这个称呼印象深刻。

这一称呼形象描述了彭措旺扎在面对风浪考验时的态度——“静静”代表坚定不移的立场,而“坐着”是指“坐”在党的立场上。

上世纪50年代末,旧势力蠢蠢欲动,玉树地区社会动荡,人心浮躁。彭措旺扎笃定地跟随共产党,没有丝毫动摇。

为了挫败反动势力的阴谋,时年20岁的彭措旺扎将家中的马匹和武器全部上交政府,并动员群众向政府捐赠武器弹药和财物。

彭措旺扎还不厌其烦地动员群众:“不要乱来,不要乱跑,要听党的话!”他甚至写了同样的声明,让人散发到邻近地区。

“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干部,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在党和藏区群众间架起连心桥的使命。”说起父亲当年的壮举,东坝阿宝由衷自豪。

东坝阿宝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他带头迎娶平民家庭的女儿,主动接纳来自藏汉家庭的儿媳妇,推荐提拔外来援藏干部,用实际行动立起民族团结的鲜明导向。

过去,玉树杂多县和西藏接壤的地方,牧民间经常因为草场圈占等问题发生纠纷,甚至引发流血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多年来,从土登宫保到彭措旺扎,再到东坝阿宝,总是主动出面解决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2015年,尼都塔生军校毕业后,走进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玉树独立骑兵连。骑兵连的传统和家风的熏陶,让他更加注重维护民族团结。

4年来,尼都塔生坚持资助一对家庭困难的姐弟完成学业,经常陪伴照顾84岁的老人东周卓玛,帮助经济困难的牧民解决就业……渐渐地,巴塘草原上的群众把他的电话当成“爱民热线”,“遇到麻烦,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尼都塔生还带动全连发扬优良传统,发动官兵轮流照顾驻训点附近几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帮老人理发、捡拾牛粪、修理房屋,为生病的牧民送医送药。

时间长了,官兵和牧民亲如一家。牧民们时常帮助连队宰杀牲畜、做藏式血肠,战士骑马路过村庄,也经常受邀喝一碗藏式茯茶。

永葆一份情怀——

“宁可饿着肚子受着凉,也要对得起老百姓”

自15岁进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到22岁毕业于原昆明陆军学院,尼都塔生在昆明生活了整整7年。

7年间,这个来自玉树的康巴小伙子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云南话,爱上了麻辣川菜。

然而毕业分配时,当他从数十个单位中看到“玉树独立骑兵连”这一选项时,毫不犹豫便做出了选择。

看过世界繁华,依然情系高原,这是尼都塔生的选择,也是一家几代人扎根高原、牺牲奉献情怀的延续。

《玉树州志》里对尼都塔生的祖父彭措旺扎的记载,以这样一句话结束:“1989年4月20日11时55分,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脏骤停,逝世在办公桌前,年仅51岁。”

代代立身为范,凝成家风相传。

在东坝阿宝的记忆中,父亲彭措旺扎对孩子多是“身教”,很少“言传”。但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让他铭记至今:“你就是宁可饿着肚子受着凉,也要对得起老百姓。”

这句话,他记住了,也做到了。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时任玉树州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东坝阿宝正在西宁住院治病。得知消息,他立即起身,赶回了满目疮痍的玉树。

回到玉树,他顾不上受灾的家人,立即承担起全国抢险救援部队、各地志愿者队伍的协调工作。全军12000多名救援官兵,全国100多支志愿者队伍、数千名志愿者的抢险救援行动都由他协调。

司机毛仁青记得,连续18天,东坝阿宝早上一起床就先吞下一大把药,然后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回到帐篷休息。

地震发生后,远在昆明读书的尼都塔生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学校递交请战书,请求回玉树救灾。但因课时安排等原因,学校没有允许。

忆及往事,尼都塔生说:“现在好了,我就在玉树骑兵连,可以一直守着我们的玉树。”

深藏一个情结——

“成为解放军的梦想种子,70年前就播下了”

尼都塔生是东坝家族的第一个解放军战士。但在他看来,“成为解放军的梦想种子,70年前就播下了”。

70年前,给解放军送马后,土登宫保将解放军迎进玉树。这片古老的土地,第一次留下了人民军队的足迹。

为部队当翻译期间,彭措旺扎与西北野战军骑兵团官兵一起奔袭突进,为玉树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出于对解放军的热爱,他借来一身军装,拍下了东坝家族的“第一张军装照”。

东坝阿宝年轻时曾报名参军,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抗震救灾期间,他亲眼看到“解放军来了人心定”的感人场景,加之长时间与部队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场上并肩战斗,对人民军队愈加亲近。2008年,得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生,他全力支持尼都塔生报考。

把年仅15岁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求学,尼都塔生的母亲卓玛才吉万般不舍。但送尼都塔生入校时,卓玛才吉还是一再叮嘱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

当骑兵,知马爱马是必修课。东坝阿宝年轻时学过兽医,在他的点拨下,初进骑兵连的尼都塔生掌握了许多养马技巧,还驯服了一匹名叫“枣红”的烈马。

在妻子陈玉英眼中,尼都塔生“回到了玉树,但并不着家”。“我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的时候,他都不在。”说到这里,陈玉英扭过头揉揉眼睛后又认真说道,“这事业很光荣,再难我也支持他。”

尼都塔生没有辜负家人的支持。

进入连队后,步兵出身的尼都塔生和新兵一起参加骑术训练,被马颠得大腿鲜血直流,劈刀练到胳膊都抬不起来。20多天的极限训练下来,他顺利攻克了当好骑兵的第一道难关。

掌握基础技能后,他便带着战士主动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度课目,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快速出击等10多种骑兵战术。

担任连长不久,着眼体制编制调整,他又开始探索传统骑兵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推动骑兵向现代化转型。

转型发展的路上,尼都塔生如同巴塘草原的骏马,一路奋蹄,冲锋驰骋。

责任编辑:杨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