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脖子以下”改革大幕正式开启。两年多过去了,改革给部队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从某种角度上看,答案就藏在每名官兵的转型成长里。即日起,聚焦几名普通官兵的成长轨迹,透视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生动实践。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从“飞行中队长”到“飞行连长”,第74集团军某旅直升机连连长胡典松经历的不仅是岗位名称的变化,更是一次换羽般的能力重塑——
一名飞行连长的“能力清单”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周天宇 许浩杰
7月初,皓月当空,一架架“战鹰”伴着夜色相继“归巢”。在过去的7小时里,第74集团军某旅直升机连连长胡典松带领连队高标准完成了一场高强度跨昼夜飞行训练。
走下战机,胡典松征尘未洗,径直赶回连队伏案总结经验。“忙打仗”已成为这名飞行连长的工作常态。
作为该旅“脖子以下”改革后上任的首批飞行连长,胡典松始终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这份压力,倒逼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文件袋里总要放上一份“飞行连长岗位‘能力清单’”;每次训练归来,都要对照训练情况更新“能力清单”。
上任以来,胡典松驾驶“战鹰”跨越戈壁大洋,“能力清单”越写越长。从最初的一页纸到现在的一沓表格,清晰地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也见证着“脖子以下”改革以来陆航部队力量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
“这是两年前我刚当连长那会儿的‘能力清单’,写‘能力清单’这个习惯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在连队,胡典松拿起文件夹最下面一页泛黄发皱的纸说,“当时,初次担任飞行连长,一股深深的能力恐慌感弥漫心头。新组建的飞行连工作该怎么抓?飞行连长应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跑步进战位’?说实话,能不能干好这个连长,当时自己心里确实没底。”
“心里没底,是因为身子进入了新体制,脑子还停留在旧观念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典松对照新大纲和飞行连长岗位职责,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从熟悉新大纲到学习军兵种作战知识、从练飞行技术到编排连队战术,自己急需补齐的能力短板涉及技能、战术、指挥等多个方面。最终,在连队飞行教员的帮助下,他给自己拟定了第一份“飞行连长岗位‘能力清单’”。
“这一张是调整改革半年时列出的‘能力清单’,当时工作刚上轨道,也是连队最忙的时候。”胡典松对一张写满备注的“能力清单”印象格外深刻。他感慨道,部队调整组建前,身为飞行中队长的他,考虑更多的是怎么练好飞行技术。然而,当上飞行连长不足半年,他就开始走进演习“中军帐”规划航线、组织指挥,一切都变成了“跑步走”。
“新大纲对连级飞行指挥员筹划、组织战斗行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胡典松说,那年中秋佳节,他特意选择留在连队,那一晚更新完“能力清单”,他感觉肩头的责任又重了几分。为了督促自己尽快适应工作,那段时间他还将“能力清单”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一进门就能看到,既是为了鞭策自己,也是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
高难度自由空战、高原实弹射击、奔赴异国他乡参加联演联训……工作越来越忙,战味越来越浓。“脖子以下”改革以来,每完成一项考核,胡典松就在“能力清单”上的条目后面画一个圈;每经过一次任务检验,他就用红笔在条目上打个对勾。虽然胡典松“能力清单”上的“圈”和“对勾”越来越多,但他心头的那份紧迫感却一刻也没有放下。
“以前,我们把训练重心放在飞行技术上;现在,空中突防、机降突击和搜索营救等战术课目逐渐成为连队训练的‘重头戏’。”胡典松指着最长的一张“能力清单”说,对飞行连长来说,变化的不仅仅是技术难度。如今,组织一次空地协同训练,飞行连长不仅要飞好自己的长机,还要选择突击航线、自主判明情况,时刻考虑到地面部队的战斗行动。
“责任重了,常感觉现有的本领不够用。”谈起转型重塑,胡典松坦言,改革对基层单位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一路追赶、不敢停歇”的紧迫感。自己只有主动加班加点赶着学,不断更新“能力清单”,才能弥补“能力差”。
胡典松告诉记者,如今,连队每名飞行员都有“能力清单”,一张张个人“能力清单”汇成连队总的“能力清单”。
长途转场能力有所提高、陌生地域执行任务的经验得到丰富、指挥协同本领得到加强……随着一张张飞行员个人“能力清单”铺开,调整组建以来的连队“成长航迹”也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