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16日,以“变革时代陆军生长军官培养”为主题,来自巴西、埃及、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泰国等7所外国军事院校领导齐聚陆军工程大学,和我军10余所陆军院校领导以及陆军研究院领导,围绕陆军转型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办学育人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8国军事院校代表齐聚陆军工程大学共同探讨——今天,我们如何培养未来军官
■云利孝 雷 彬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与会代表参观陆军工程大学军人体能训练与机能评定实验室。潘 涛、孙 星摄
尼日利亚国防学院代表在论坛上提问。潘 涛、孙 星摄
与会代表了解我军轻武器构造。潘 涛、孙 星摄
密林深处,雾气弥漫。一架直升机呼啸而来,全副武装的战士快速索降,呈战斗队形搜索前进。接下来,他们要靠手中仅有的工具和装备,在鸟兽出没的森林里至少生存一周,完成上级指定的“秘密任务”……
这个场景并非电影大片,而是当代军校学员训练中的一幕。带来视频的是巴西黑针军事学院学员旅旅长席尔瓦上校。此刻,他正在向其他国家的同行们介绍本国的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大家的思绪被他带到了遥远的亚马孙热带雨林。
6月10日至16日,以“变革时代陆军生长军官培养”为主题,来自巴西、埃及、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泰国等7所外国军事院校领导齐聚陆军工程大学,和我军10余所陆军院校领导以及陆军研究院领导,围绕陆军转型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办学育人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打开一扇窗
用国际视野探寻人才培养方案
6月1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巴西黑针军事学院席尔瓦上校热情地握住陆军工程大学外事参谋王中锐的手。对于此次论坛,席尔瓦充满好奇和期待,而对王中锐来说,这一切并不陌生。
2011年10月,由美国西点军校等13所中外军事院校参加的院校长论坛在原解放军理工大学举行。当时,刚从军校毕业的王中锐第一次参加了这一国际性交流活动。
时隔8年,为何再次举办这样的论坛?“这还得从一份课题研究说起。”王中锐说,去年,上级赋予陆军工程大学一项关于如何提升中外军事院校交流效益的课题研究任务。经过研究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的时代,陆军建设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要想紧跟世界军事前沿,必须把准世界新军事变革脉搏,积极推进军事教育交流合作。
在论坛举办现场,通过一张张外事活动的照片、一个个对外交流的故事,记者看到了陆军工程大学近年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情况的轨迹:先后4次代表我军院校赴美参加美国西点军校“桑赫斯特竞赛”,2015年承办东盟防长扩大会扫雷行动研讨会,2015、2016年代表我军工程兵派员赴库克群岛、汤加参加“热带曙光”人道主义救援减灾多国联演……
“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往,让我们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办学育人经验,为加快院校改革转型、提升办学育人水平注入了新动力。”谈到中外军事院校交流合作的效益,活动组织者盛立新深有感触。
研讨现场,从混合战争到信息作战,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科学精神到信息素养……各国代表聚焦世界陆军理论发展前沿畅所欲言,不时掀起一阵阵“头脑风暴”。
“变革时代陆军生长军官培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用世界的眼光探寻人才培养方案,正是举办该论坛的初衷所在。”陆军工程大学校长王金龙说,通过这次论坛,我们更清醒地看到,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演进,世界新军事变革必将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提早应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是对我军指挥员的要求,更是对我军院校教育者的鞭策。
认清一个理
在变与不变中寻找改革出路
当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飞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答案是:迅速击落它!
台上,南非军事学院院长法罗准将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的观点:未来战场,不再仅仅是人与人的对抗,智能控制的无人作战平台无处不在,搭载人工芯片的昆虫载体防不胜防,一个机器人、一只小动物,都能够在信息侦测和战斗行动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尼日利亚国防学院军事训练部部长乌努马朱卢准将认为,军校学员即将面临的是一个军事上的“乌卡”时代(“VUCA”,指一个挥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这种特殊的军事环境,将使生长军官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台下,陆军工程大学军事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赵俭仔细聆听着发言。近年来,赵俭主要研究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问题,承担了“军队综合大学教育训练转型的任务、问题与对策”等多个重点课题。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论坛上,各国院校代表们普遍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改革。而改革,也一直是赵俭关注的重点话题。
赵俭说,近年来,各国陆军院校都在积极推进院校改革转型,以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少人认为,在变革的时代,改革创新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引擎”。例如我军的陆军步兵学院,就针对生长军官本科培养从5年“合训分流”改为4年一贯制的实际,优化重构了“厚基础、宽口径、有纵深、能贯通”的本科教育课程新体系。
说着,赵俭将目光投向了刚刚走到台上发表主旨演讲的墨西哥国防部军事教育总局局长兼陆空军大学校长梅迪纳中将。梅迪纳中将介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墨西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军事教育系统。这套教育系统包括初选、基础军事训练、文化军事培养和后期教育等多个环节。近年来,他们重点在军官后期培养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为生长军官设置了培训班、提高班和高级课程班等不同层级培训,并与军事训练体系紧密联系,根据武器装备、军官任职单位特点、可能遇到的挑战等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
然而,变革与传承从来都是无法完全割裂的。“历史延续性”是赵俭在论坛期间捕捉到的另一个重要话题。
一次交流时,席尔瓦向赵俭展示了一幅油画。画中,一名骑士策马冲锋,军刀闪闪发亮;旁边是一张现代的“帅照”,图中的学员驾马奔腾,眉宇间斗志昂扬。席尔瓦解释说,巴西军校现在仍把骑术作为学员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认为这是学院永远维持本色的保证,也体现了一支军队的历史延续性。
和席尔瓦上校观点类似,外国军事院校代表普遍提到了本国军队的传统育人理念和长期特色做法。他们相信,优良的历史传统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这也引起了赵俭的强烈共鸣。
研讨期间,各国院校代表来到光荣的“临汾旅”,聆听中国官兵讲述该旅长期积淀形成的“猛、狠、拼、犟”攻坚精神和“铁心跟党、勇于攻坚、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等优良传统。
赵俭告诉各国代表,中国军队向来重视历史传承。无论如何改革,军队根本的性质宗旨、基本的军事制度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始终没有变。
“传承红色基因,擦亮学员政治底色;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学员全面发展。”赵俭说,把握好军事教育的变与不变,是变革时代陆军生长军官培养的重要原则和出路。
走向一条路
用打仗的标准衡量新型军事人才
一头短发、动作麻利、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论坛上,一个中国女学员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王文宇,是此次论坛的学员志愿者之一,负责接待联络和会议保障工作。自信、乐观、思维活跃,王文宇身上洋溢着“95后”军校学员特有的气息。
看上去温文尔雅的王文宇,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她是计算机软件和编程的“电脑发烧友”,还是蹚水跨泽演练的排头兵。去年,在第六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上,她还以精准的枪法赢得了中外学员的一致点赞。
王文宇的“斜杠”,正应了乌努马朱卢准将的观点:让学员接受更有难度的不同类型挑战,有利于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造。
“无论哪个时代,军人始终为战斗而生,军校必须为打仗而建,这是必须扭住的核心。”一些外军院校代表提出,他们把射击训练、突击训练、伞兵训练、军事测绘等独立作战技能,纳入到课程设计和考评范围,使生长军官练就应对各种环境的韧劲,保持坚强的体魄毅力。看来,用打仗的标准衡量新型军事人才,是各国做法各异但殊途同归的共识。
6月13日,王文宇陪同各国院校代表来到陆军工程大学“烽火”机器人俱乐部。现场,学员们正在操作自行设计的排爆机器人。“中国的军校学员怎么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创新活动?”有外军院校代表问王文宇。
“教员告诉我们,未来战场会越来越‘小’,对学员的要求却会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学校对我们提出‘一品四能’的新定位,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指挥打仗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带兵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成为能指挥、会管理、精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王文宇的回答令人刮目相看。
席尔瓦上校与王文宇聊起了巴西的学员生活。目前,巴西正在探索实践新的“教育4.0”理念,突出强调对学员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
“每到假期,我们会鼓励学员去进行跳伞、攀岩、潜水等户外运动,每年的‘巴哈大赛’,学员们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进行越野车拉力赛,这些都是极具娱乐性和互动性的‘隐性课程’。”谈起巴西军校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席尔瓦显得颇为自豪。
跨梅花桩、过阻隔墙、穿铁丝网,在陆军工程大学室内军体训练馆,观摩了该校自主研发的300米室内障碍训练演示后,埃及军事技术学院教育长莫斯塔法感慨道:“这是对军人速度与力量的巨大考验!”
王文宇热情地向莫斯塔法介绍起陆军工程大学“精武杯”系列军事项目对抗赛的改革历程:由过去的校内操场竞技升级为野外陌生地域连贯实施,由单兵单课目竞技升级为班组协同多课目综合比拼,由各院校内部竞技升级为军内外和国内外高校同场较量……生动的讲述引起了莫斯塔法的浓厚兴趣。
中国军校学员的自信阳光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给莫斯塔法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向我的学生们讲述这次来中国的经历,并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到中国来看看!”论坛结束时,他主动邀请王文宇合影留念。
王文宇笑着点点头。“未来,值得期待。”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