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军地携手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合力
3年多来,面对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这场涉及诸多复杂因素、涉及多方利益的攻坚战,军地各方大力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把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作为共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中央和国家机关全力支持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建立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多部委、军委机关多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政策需求清单,先后出台土地、税收、科研等方面36项政策措施,解决了大量瓶颈难题。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停偿工作纳入拥军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支持配合部队工作。全国31个省区市分别建立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省军区系统牵头协调、驻军积极参与的军地协调领导小组,340个地市党委和政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军地合署办公,及时通报情况,定期研判会商,强力助推项目清停。
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大力支持配合驻津部队搞好试点工作,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党委成员包干责任制,坚持定期会商促停、出台政策助停、坚持迁建搬停、强化司法援停。
上海市建立健全党委牵头抓总、主要领导统筹指导的工作机制,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做到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用时限目标倒逼工作进度。
各地党委和政府坚持先分类后施策、先循法后处置,既讲政策又讲情理,既讲大局又关注现实,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理解,确保部队和地方稳定。
司法系统建立相关保障工作机制,为部队停偿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法律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做好为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司法保障工作的通知,多次召开全国法院系统会议、下发专门文件、组织集中督导调研,依法审执停偿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依法为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民事和行政监察职能。司法部与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为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法律服务机构名录》,收录业务精通、实力较强的法律服务机构1239个,为部队停偿提供法律服务。
风正帆悬——利党利国利军利民的综合效应逐步彰显
越山岭、穿树林,激烈对抗,磨砺尖刀。几番交锋较量之后,侦察队员发现“逃犯”踪迹,当即乘胜追击……
这一幕,发生在武警某部“魔鬼周”极限训练之中,地点则是不久前通过军地土地置换建成的某训练场。
这两年,军地有关部门稳步推开资产置换试点,探索通过土地置换建设大型综合训练场的模式,形成军用土地规划整合、土地变性、价值评估等系列制度成果——这正是停偿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一个生动缩影。
3年多来,随着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全军有偿服务项目已逐步停下来、收回来,其余复杂敏感项目采取委托管理、资产置换等办法分类处置;善后问题全部清理完毕、清仓见底,其带来的一系列利党利国利军利民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彰显。
——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停止有偿服务攻坚战,使广大官兵深受教育、深受触动,军队不从事经商活动,已成为各级的思想共识和高度自觉。有序开展收回资产集中管理,从根本上防止有偿服务反弹回潮。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将不从事有偿服务活动纳入党纪党规的监督之中,划定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保持利剑高悬,形成强大震慑,确保部队与经商活动不再沾边。
——聚焦备战打仗服务保障官兵成效明显。全军对收回空余房地产进行统筹调配、改造利用、资源共享,集中保障战备训练急需、新组建部队用房、干部士官公寓住房、老干部活动用房等;科研机构着眼备战打仗急需,着力开展基础前沿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科研成果离战场更近、战味更浓;全军内部招待所集中保障部队会议、集训和过往军人及家属食宿接待,实行限额收费,提供优质优惠服务。
——军队资产管理模式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强化资产集中统管,构建军队储备资产管理新体制,对空闲富余资源实行统一收储;加强预算外经费集中收缴,通过实施收支两条线制度,所有收益与单位和个人利益彻底脱钩。创新军队资产管理模式,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借助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空余资产的方法路子,实现军队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军队建设发展。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但做好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下篇文章”,努力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