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人的青春遇见一面荣誉墙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江山 陈 利等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9-06-11 07:26

体制编制改革后,原武警江苏省总队第一支队改编为武警江苏总队机动支队,调整了编制,扩充了人员,强化了力量。

焕然一新的机动支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和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编制新要求,如何快速适应、高效运转?新专业新课目,如何提升水平、形成战力?新人员新岗位,如何磨合阵容、凝聚力量?”

就在支队党委一班人面对道道难题苦苦寻求对策之时,一件小事给他们带来了启发。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当一群人的青春遇见一面荣誉墙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陈 利 特约记者 汪光宝 通讯员 沙子钺

新一轮比武考核要开始了,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官兵在荣誉编号墙前举行简短的誓师仪式。他们立志在荣誉激励下为新整编组建的机动支队赢得更多可载入队史的荣誉。解放军报记者陈 利摄

铺一条回“家”的路,点一盏前行的灯

三成人员由外单位转隶而来,四成官兵调整到了新岗位,3个月后将迎接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一级达标考核……去年4月,刚刚履新的武警江苏总队机动支队一位领导,面对支队这些现实情况和工作任务,连续几天夜不能寐。

体制编制改革后,原武警江苏省总队第一支队改编为武警江苏总队机动支队,调整了编制,扩充了人员,强化了力量。

焕然一新的机动支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和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编制新要求,如何快速适应、高效运转?新专业新课目,如何提升水平、形成战力?新人员新岗位,如何磨合阵容、凝聚力量?”

就在支队党委一班人面对道道难题苦苦寻求对策之时,一件小事给他们带来了启发。

那天,几年前从支队退伍的战士欧晓佳听说部队改革,特地赶到老部队寻根。然而,由于编制调整和人员变动,欧晓佳找不到曾经服役过的中队,联系不上仍在部队里的战友,被哨兵拒之门外。

几经周折,欧晓佳最终找到了老中队,见到了老战友。他不禁感慨:“离开没几年,这个奉献了青春的地方已少有人认识我了。”

“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如果官兵成了匆匆过客,谁还愿意为单位全力付出?我们要为官兵铺一条回‘家’的路,让大家相信自己的每次付出,支队这个‘家’都会记得。”几经讨论,这个支队决定,在坚持依法依规大抓正规化建设的同时,重视荣誉激励,为官兵的付出“记上一笔”。

从2018年组建开始,该支队给每名官兵分配一个专属编号,把“编号牌”设计成勋章的样式,镶嵌个人照片和基本信息,记录取得的荣誉。

支队据此制作荣誉编号墙,造型为武警部队旗的鲜红墙面上,金灿灿的“编号牌”整齐排列,仿佛一个个列队的士兵。这面墙前,时常有官兵驻足,有的端详着自己的号码,也有的把目光投向其他战友的“编号牌”,在那一排排“荣誉”中读懂他们的付出,倾听他们的心声。

铺一条回“家”的路,更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小小的“荣誉编号牌”传递着军人对军营的归属与认同,也让平凡的身影收获了众人的目光,焕发出属于平凡者的光芒。

“‘荣誉编号牌’有上墙的光荣时刻,也有被‘摘牌’的相关规则。”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受到不同程度纪律处分的官兵会在相应的时间内被摘牌。此外,每逢官兵退役,离开支队的官兵可以带走自己的“荣誉编号牌”作为终生的纪念,其个人服役资料会被存入支队专设的保密电脑中。

一面荣誉编号墙的诞生,也开启了支队探索建立荣誉体系的新征程:评选“十大最美强军典型”、制作“三十佳士官英雄榜”、开展“十佳军嫂暨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举行誓师动员大会……新的“模块”不断涌现,填充着荣誉体系的框架。

为了墙上的那份荣誉,把挫折和艰辛踩在脚下

“李雅朋,空白。韦健,三等功一次……”不久前,特战一中队指导员孙泽健带领中队官兵来到支队荣誉编号墙前,一一报出队员们的姓名和立功情况。他们即将出征,参加总队第一季度的“魔鬼周”极限训练。

当看到“老特战”们满载荣誉的“编号牌”时,很多新队员的眼里闪着渴望的光芒。

在军人的词典里,对荣誉的渴望,始终占有特殊的一页。

“看到其他战友写满荣誉的‘编号牌’,想想自己的还是一片空白,心里就开始憋着一股劲。” 下士杨超男去年通过考核加入了特战大队,他说,“老兵载满了荣耀,也期待未来的自己。退伍之前,我一定不让自己的‘编号牌’‘光秃秃’地跟我回家!”

孙泽健告诉记者,荣誉编号墙建起以后,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参加比武竞赛前,中队都会组织官兵来这里宣誓。这面墙就像一座灯塔,帮助大家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拼搏的目标。

谈起荣誉,机动三大队九中队女兵李梓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一面“队列会操第一名”流动红旗。

那一次,临近老兵退伍,支队组织队列会操。让大家感到诧异的是,机动九中队女兵排即将退伍的8名上等兵主动申请代表中队参加。

考核前一天的晚上,排长找到李梓瑄:“快,打个手电筒去队列训练场。”

她一脸疑惑地赶到训练场,惊讶地发现老兵们都光着脚踩在地上。

原来,为了确保第二天取得好成绩,女兵们从白天练到晚上。脚实在太疼,干脆把鞋子脱了,光脚走回宿舍,打手电筒是为了防止她们的脚被路上的硬物划伤。

李梓瑄想不通:只是一次会操,为什么要这么拼?

老兵庄周慧告诉她:“以往和男兵比拼军事课目,女兵们总是略逊一筹。这次队列会操,是我们退伍前最后一次为中队作贡献,也是击败他们的最后机会,一定要拿到第一!”

最终,女兵班不负众望,为中队争得了第一名。8名女兵拿着流动红旗拥抱欢呼,不停地拍照,仿佛那是一座世界冠军奖杯。

站在一旁的李梓瑄看着她们,心中对荣誉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过去比赛,只有教练和自己会关注。而在部队里,如果你取得了荣誉,整个集体都会为你高兴。”李梓瑄清楚地记得,在看到自己的“荣誉编号牌”上墙之后,心中泛起感动:那金灿灿的“编号牌”,是她存在于这个集体的明证。

在那之后,李梓瑄训练起来格外刻苦,摔擒、战术、射击样样不落。她说,自己也要为了这个“家”好好拼一次。

荣誉成为官兵常常提起的“热词”,荣誉也成了人人向往追求的目标。然而,争取荣誉的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对于机动一中队班长杨波贤来说,这条光荣之路显得曲折又艰难。

2017年12月,素质优异的杨波贤入选新成立的特战大队。一直有着特战梦的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想要在这儿一展拳脚。可没想到,他出现意外伤病,被分流回到机动一中队。

没能触摸到梦想的荣誉,却带回了伤痛,这让杨波贤有些消沉。而此时,中队的信任、战友的鼓励让杨波贤重新振作:“中队让我担任班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次一定要证明自己!”

杨波贤将全部精力投入军事训练一级达标考核,带着班里的战士一个课目一个课目地严扣细训,确保每个人都能达到优秀。

考核那天,杨波贤所在班被抽中参考刺杀课目。他昂首挺胸带队上场。

结果,全班战士以全优成绩获得总评优秀,身为班长的杨波贤年底荣立了三等功。

鲜花、掌声、勋章……杨波贤永远忘不了上台领取奖章的那一刻。战友们的目光锁定在自己身上,他感到,过往的挫折和艰辛都被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在争取荣誉中实现蜕变,在坚守荣誉中读懂担当

“志浩,你的照片挂上马路边的灯箱了!”听到战友的话,机动一中队八班班长李志浩不动声色地表示:“淡定!低调!”

话虽如此,他却在晚饭时简单扒了几口后,就自个儿跑到支队“三十佳士官”标兵路上找起了自己的照片。

这条路是往返支队训练场与营区的必经大道。寻找毫不费力,通向训练场路口的第一个灯箱上就是他。

望着自己的照片,李志浩既惊喜又惭愧。进入服役的第5个年头,最近一段时间,他在进退走留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内心的迷茫,让他的工作也一度遇到了瓶颈。

如今,成了支队30名标兵士官之一,每天战友们来来回回都能看到自己,李志浩感到了压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做得不好,他们会怎么看我?”

从那天起,每次往返于训练场,李志浩都有意无意地瞄向自己的照片。

“今天训练没有尽力,我会不好意思看到‘自己’;但如果尽心尽力了,我就放心大胆多看两眼。”李志浩笑着说。

一个人的时候,李志浩会沿着这条路,把30名士官的荣誉介绍挨个看一遍。他发现,有的士官荣誉很多,照片下面的字密密麻麻,印得很小。而自己的介绍却寥寥几句,字也很大。

看来看去,李志浩开始“觉悟”,他下定决心继续留队,理由只有一个:让自己的荣誉介绍也写得满满当当。

扛起荣誉,继续前行是责任,把荣誉当作重新出发的垫脚石,更需要担当。

由于编制调整,防化中队急需侦毒化验专业技师。面对这样一个时常接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的岗位,防化中队上士王林第一个向党支部提出申请,参加专业士官集训,从零开始学习侦毒化验。

去年,王林告别奋斗十多年的班长岗位,转身成为一名化验技师。

有人问他:“从零开始换专业,你不怕丢了‘标兵士官’的牌子?”

“只要战场需要,哪个岗位都会有我的高光时刻。”王林说。

通过努力,王林成为中队业务能力最突出的技术骨干,被任命为化验小组组长,并成为这个课目的组训教员。

支队领导向记者介绍,荣誉激励人奋进,但执迷于外在的荣誉,则会止步不前。不论是建立荣誉编号墙还是设“三十佳士官标兵路”,初衷都是为了让荣誉融入每名官兵的内心,成为培育人的沃土、引导人的灯塔、激励人的火炬。

上等兵欧海洋曾因落选优秀义务兵而一度消沉。

“一个好兵,不在于做好某一件事,而在于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的过程。”指导员陈楠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看法。

在战友的鼓励下,欧海洋报名参加骨干竞岗考核,在同批战友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副班长。如今他依然向往着荣誉,但不再纠结于某个特定的奖项。

“突破自己,收获成长,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荣誉。”欧海洋说。

与他相似,大学生士兵汪德彦刚来支队的时候,也曾一度迷茫。因部队改革分流,他从原来的执勤单位来到机动支队。面对陌生的课目、繁重的训练,他几次“泡病号”逃避。

支队筹建荣誉编号墙时,汪德彦被安排参与“排号”工作。在一列列“编号牌”面前,擦拭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汪德彦心里很惭愧。

重新回到训练场,汪德彦以优异的训练成绩赢得了战友的尊重。

汪德彦骄傲地告诉记者:“用努力获得战友的认可,这就是我的荣誉!”

一天忙碌的训练结束了,部队带回时,走在队伍里的李志浩抬头对着路边自己的荣誉照片会心一笑:又是蛮拼的一天。

夕阳洒下余晖,火热的训练场逐渐安静下来,两行标语愈发醒目——在这里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