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中国航天“海之歌"值得期待
其实,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已有很长历史。早在1962年,美国海军就在海面浮动发射装置上进行过液体火箭的发射。1998年,俄罗斯一艘潜艇在巴比伦支海域附近发射火箭,将2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
而在国际上最知名的火箭海上发射商业公司是一家国际联合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美国波音公司、俄罗斯能源公司、乌克兰尤日诺耶公司和挪威克韦尔纳公司联合创立,拥有由指挥舰、发射平台与运载火箭三大子系统构成的整套海上发射系统。到目前一共进行了36次发射,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约为89%。
相比较其他国家海上发射而言,中国的海上发射虽然起步稍晚,但更具优势和特点。
首先是“快”。由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固体燃料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可长期贮存,免去了液体火箭在临发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对发射设施依赖程度低,可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数天。
其次是“稳”。近年来,中国海工领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打造出了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蓝鲸1号”钻井平台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集装箱船“郑和号”等一大批明星装备。这些坚实的船舶技术储备都将继续为海上发射任务“保驾护航”,让中国航天的“海之歌”愈发优美动人。
优势特点不仅体现在速度和技术上,更体现在能力和质量上。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领导介绍,经过不断深入的岗位优化和训练演练,在发射系统的各分系统中,每个岗位最多只需要不超过3个人就可以顺利实施,这极大提高了执行海上发射任务的综合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介绍,未来长征十一号火箭还将在现有基础上研制一款商业型火箭,运载能力覆盖2吨以内,发射价格仅相当于国际主流发射价格的三分之一,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优势,能为各类型载荷提供专属、定制服务,开拓中国长征火箭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
《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我国将在低成本运载火箭、新型上面级、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等技术上加大研究力度。
据透露,我国“可回收火箭”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开展,并取得一些关键性的突破。对此,包为民也提到,我国将在2020年后进行火箭回收方案试验。
此次海上发射的成功实施,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验证了一种新型、灵活、高效、经济的发射模式。蔚蓝的海洋将成为中国航天新的起飞点,通过未来新技术的不断“加持”,海上发射的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
中国航天的“海之歌”,无比精彩,值得期待。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