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战伤救治训练传统模式,演训场走来一位"过命兄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徐水桃 胡瑞智 苏玉军 胡春华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5-27 02:09

救治有实体 练就硬功夫

■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 山云鹏

“猛士车被炸毁,乘员受伤,迅速实施救援。”第一次见到模拟人,是在两年前的比武场上。我担任参赛班组卫生主救手,接过导调情况卡后,迅速跃进到被炸车辆附近。

打开车门,只见副驾驶坐着一个“彪形大汉”,腹部被炸开,血肉模糊,肠子流了出来;左腿也被炸伤,血流如注,正痛苦地呼救……

血淋淋的场景让我傻了眼,前所未有的恐惧惊呆了我。队友们喊了我好几次,我才回过神来,鼓起勇气判断伤情:左腿动脉出血;腹部炸伤,肠脱出。

这样的课目平时不知道训练了多少次,可这款逼真模拟人的伤情还是让我手足无措。我尽力克服恐惧,用止血带对大腿出血部进行旋压止血。可拧动4圈止血带后,依然血流不止。按照平时训练评判标准,这已经达到止血效果,救治合格了。

“战伤救治不能有应试思维,必须时刻关注伤情变化。”我冷静下来查找原因,发现是因为止血带没有捆紧,导致达不到止血所需的压力。重新捆绑施压,动脉出血终于止住了。

止血完成,我呼唤队友帮忙搬运“伤员”,实施进一步救治。可队员们不敢直视“伤员”,搬运时双手都在颤抖。由于动作不规范,“伤员”又开始大声喊疼,大家都慌了神。已有些许经验的我赶忙提醒:“这个模拟人灵敏得很,一定要有爱护伤员观念,千万别把他当假人。”

最终,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完成了那次考核。现在回想起来,那更像一次贴近实战的训练,不仅逼着我练就了面对伤员的心理素质、处置伤情的实战本领,更颠覆了我对救治训练的落后看法,增强了战场打赢的底气。

真心期待这样的模拟人早日列装部队!

(徐水桃、曹兆雷整理)

教学有抓手 传授真本领

■空军军医大学教员 李云鹏

“疼、疼、疼……”模拟人发出惨痛的叫声,红色液体喷溅了学员张旭一身,被吓了一大跳的他,后退了好几步。

“干什么呢!判断情况,找准位置,再不快点‘人’就不行了!”我大吼道。缓过神来的张旭手忙脚乱,10分钟后才找到正确的包扎方法。

这样的场景,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所谓救治训练,也就是找几个人比划比划。我清晰地记得,一次毕业学员卫勤联演中,当模拟的伤员被担架从转运车辆上抬下来时,许多学员都笑场了,原本紧张的氛围荡然无存。学员抱怨:尽管扮演伤员的战士伤情化妆已经非常逼真,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也已经非常投入,但从心理上并不被大家认同是“伤员”,所以演习同演戏差不多。

我们教员也深有感触,教学中只能通过口述来表达伤员的伤情和体征变化,直观感受不强,往往还会打断学员的操作流程和思路,严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和时效性。

如今,随着战创伤模拟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上,我只需要选择任意一个预设好的战伤案例,伤员的生命体征和伤情变化将按预定设置实时在模拟人身上和监护仪上体现出来,一些真人难以模拟的伤情,像肢体离断伤、大血管损伤出血、血气胸等,也都能非常真实地展现在模拟人身上。

教学过程中,学员可以一边查看监护仪,一边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胸外按压、胸腔穿刺、气管插管等战场救治技术训练,训练起来更有针对性。

教学有抓手,学员体验真,大家再也不会“笑场”了。前不久,学院组织战场救护专业学员阶段考核,在“血肉”模糊、残“臂”断“肢”的近似实战环境中,所有学员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

(胡瑞智、梁  夏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