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00次快速出枪练习,只为战场上开枪比敌人快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柳刚 李蕾 王国银 邵大涛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5-24 03:12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你具备一招制敌的能力吗

0.65秒,也就是人眨一次眼的时间。

0.65秒,也是某中队小队长朱伟从出枪到完成瞄准、射击的用时。

在军人的哲学和眼光里,这0.65秒,在战场上意味着先机,甚至意味着胜与败、生与死。

“0.65秒是如何练出来的?”记者问朱伟。

“两年来每天1000次快速出枪练习,是我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这么苦练是为了什么?”

“我可不想战场上敌人开枪比我快。”朱伟摸摸后脑勺说,我们支队长最常说的话就是:在战斗中,哪怕慢了0.1秒也要付出血的代价。

“战争打响,谁会端着玩具枪上战场?这样的事恐怕不会有。因为战场是真刀真枪的生死较量,玩假的会立时丧命。”支队领导坦言,“但如果仗一时打不起来,会不会有人玩花的、弄虚的,这就很难说了。剖析一下这种现象,对清除和平积弊会有启发。”

这个支队的官兵在一次战法研究中发现:外军在近几场战争中总结得出,战术技能对于战场生存的贡献率不到30%,更重要的是具备敏锐的作战意识。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你具备一招制敌的能力吗?真正的战斗是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训练场上的好成绩不代表战场上能打胜仗。”支队长王刚道出自己的思考。

如何划好训练场和战场之间的那个等号?体能强化日、魔鬼训练周、野战生存月,越野训练设在沙漠、侦察训练设在闹市、攀登训练设在悬崖……一次次打破训练常规,一次次突破训练极限,让一茬茬特战队员锻出了钢铁意志、打造了钢筋铁骨。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和平积弊的魅影,仍然在练兵场上若隐若现,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军委首长反复强调,要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千万不能让战备训练成为花架子,不能让演习演练流于形式,不能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正如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痛斥的:“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

盘点近几年的实战化训练,从支队机关到基层官兵,感触最深、做得最多的就是拿“和平积弊”开刀:以前强调手榴弹投掷要投得远、投得准,却往往忽视手榴弹的作战运用;训练时片面追求米数、环数和弹药消耗量,训练实效却不太深究……

训战一体化,要靠考核来“桥接”。一名老兵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战争是大考,平时考核就是模拟考试。备考脱离实战,那是“车跑偏了”,必须调整方向;组织考核倘若脱离实战,好比“路修偏了”,祸害更甚。

采访中,该支队的群众性练兵比武考核让记者印象深刻:

比武开始前1分钟,所有人都不知道:今天要考哪些人,考什么,怎么考?

那么,谁知道?电脑——随着鼠标轻点,系统随机抽点支队全体官兵,随机确定考核课目。

“考核是根‘指挥棒’,机关考得真,基层训得实。”支队作训科科长张贵新说。以前,考核时常出现标准不高、考得不严、打人情分、暗箱操作搞平衡……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战斗力不好”。

现在,该支队构建起一整套精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长短优劣一“考”了然,“少数尖子过招的擂台赛”变为“人人参与的团体赛”。

无独有偶,一位在这个支队刚刚参加完民主生活会的总队首长,走进训练场。现场随机抽考48名官兵体能,全部优秀。抽考4个小队射击,全部良好以上。

临走前,首长意味深长地对王刚说:“看到这些,我心里才踏实了,知道你们的心思放在哪里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