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怀疑到坚持内心
成长,在消除偏见中找到存在的价值
纤细灵动的手指,婀娜翩跹的身姿,步伐轻盈,不疾不徐,分明像个少女。2018年,旅春节文艺汇演现场,光线从稀疏的窗口射进来,官兵们地盯着舞台上这只流光溢彩的“孔雀”,一片惊叹。
惊叹很快变成了流言蜚语。“娘娘腔”“娘炮”,这些曾经常出现在周阳涛耳边的词汇,同样在军营不胫而走。事实上,周阳涛来当兵,很大程度就是想摆脱外界并不友善的眼光。
入伍前,周阳涛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早在13年前,6岁的周阳涛便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崭露头角。因为从小练舞,他身材苗条、外貌清秀,听说他要当兵,亲戚朋友说:“打死都不信。”
悲观的情绪让周阳涛产生了自我怀疑,甚至一度吃不下饭。其实,班长王超早在生活和训练中发现了周阳涛骨子里的血性和阳刚——训练成绩拖后腿,他表面无所谓,暗地里却偷偷加练;训练再苦再累,他硬着头皮上,从来没有退缩过。
“军营不是避风港,这里只相信实力。”王超故意拿话激他,“你比别人强,他们自然服你。”
周阳涛在王超的引导下渐渐明白,战胜心魔首先得勇敢地面对现实。他横下心来猛练自己,不到一年,训练成绩从后进变成了先进,还入选了比武集训队。
努力在他的手上留下了印记。因为训练刻苦,柔嫩的双手如今已经多了很多茧和疤。很少有人知道,过去的十几年中,为了保持手关节的光滑和柔美,从小练舞的周阳涛甚至被要求只用勺子吃饭。
“真正变得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今年春节的文艺汇演,周阳涛把参加比武集训的所见所闻编成了一场舞台剧,把血性和阳刚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次,战友们的惊叹化作了佩服。
当理想与现实天差地别,偏见有时来源于自己。
黄涛入伍前得知自己当的是侦察兵,老一辈人告诉他,侦察兵和特种兵的性质差不多,“都很酷”。这个从小看着荧屏中的特种兵长大的小伙子兴奋了好几天。
然而新兵下连时,他被分到了一个技术连队,装备不是狙击步枪也不是降落伞,而是一台侦察车。训练场上,看着同年兵神采奕奕,他却只能窝在这台车里对着电脑背理论、练操作,失望充斥了整个大脑,“觉得自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一次训练中的意外收获,却实实在在地让他改变了对专业岗位的看法。
那天,黄涛和往常一样在侦察车里进行模拟训练,电脑屏幕中突然显示出一条来自外国民航的应答。连长任晨告诉他,按照规定,入境飞机必须提供准确身份信息,否则可视为入侵。
黄涛原以为自己的岗位可有可无,甚至后悔来当兵,听连长这么一说,“突然觉得自己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热血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他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堂专业课,当得知今年五月陆军组织“侦察奇兵”比武竞赛就有自己的专业时,黄涛第一时间报了名。
从重在体验到自找苦吃
成长,是在自己的剧本里成为主角
“向女兵学习!”
攀登架上,女兵廖宇洁战胜了身旁的男兵。尽管负重并不相同,场下的人依然为她的“以弱胜强”送上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
男女兵同场训练,班长们刻意用性别和训练成绩的不对等来激发新兵斗志。男兵们很受用,对于女兵,似乎也没人深究自己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排长刘润平承认,入伍之初,30名女兵中超过20名表示,参军的动机仅仅是体验两年不一样的生活。
入营后第一次洗澡,班长站在门口计时,限时10分钟。有人手忙脚乱把沐浴露当成洗发水抹在头上,有人害怕超时干脆洗了个头就出来。吃饭也要赶时间,有人拿着还没洗的苹果一顿狼吞虎咽,有人把来不及吃的馒头偷偷塞在口袋里……
步调统一同样让女兵们不适应。做错动作要打报告,系鞋带要打报告,连喝水上厕所也要打报告。有人不喜欢吃南瓜,有人不愿意吃肉,但到了军营,什么都得吃。
事实证明,类似于这样的体验逼得她们越来越独立。“然而体验过后呢?”一次课后闲聊,一场关于自我价值认知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在女兵中“爆发”。
“我就搞不懂,干嘛非得搞这个对比?”19岁的廖宇洁突然以一种严肃的语气谈起此事,“谁规定男兵就理所应当比女兵强,咱们天生就是配角?”
这一问,激发出了女兵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要强。她们达成一个共识——女兵不是点缀绿色军营的鲜花。
伴随着自我价值的觉醒,“剧本”全变了。她们开始自找苦吃,令人意外的是,冲在前面的是几位00后姑娘。
攀登训练开始后,戴芳芳感觉自己脚背疼得厉害,为了不影响训练进度,她忍痛带伤训练,刘润平发现情况不对,戴芳芳一口咬定:“下楼不小心扭了,不要紧。”
攀登课目结业后,排长刘润平带她去找医生,才知道她患有陈旧性骨折,到看病时已经开始愈合。这样的做法自然没有得到提倡,但戴芳芳还是成了女兵们的英雄。
新疆姑娘努尔沙拉体质弱,三公里成绩离及格线很远。每天训练时,茹雨晴用一条背包绳把两个人拴在一起,边跑边用疯狂的呐喊声激励努尔沙拉。她的体型比努尔沙拉小了一圈,但那股决绝却让她显得力量无穷。在团结互助的气氛中,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女兵们的体能全部合格,三公里最好成绩已经突破12分。
刚满18岁的福建姑娘何欣怡有股狠劲,在她眼里“狠”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精神。阴雨连绵,战术训练场上出现了一片片水洼,姑娘们露出了怯色。何欣怡一个猛子扎进泥坑,出来时,擦掉满脸的泥水满是自豪:“赶紧的,该你们了!”
“她们的独立和自主意识让整个女兵排的面貌焕然一新。”28岁的班长张咪说,她最大的收获是在这场由00后引领的觉醒中,重新找回了军旅人生的价值追求。
从一个时代到一个时代
成长,是一场关于担当的定义和寻找
在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关于00后的讨论中第一次出现“禀赋”这个词,是在2017年的新兵营。
时任教导员田建忠把作家周国平的一句话——“所谓优秀,就是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好”,分享到新兵家长和骨干的微信群,希望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帮助新兵们获得价值认知。
伴随改革强军的浪潮奔涌进军营,00后们的禀赋注定与时代有更多的牵连。骨干们把认清“军人之为军人”的禀赋作为新兵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内容,鼓励新一代官兵在实践中找寻军旅人生的价值追求。
“成长是他们发展禀赋的结果,发展禀赋的过程也促使他们成长。”田建忠说,发展禀赋首先要让00后们认清自己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军人。
如今的军营,不仅仅需要血与汗的拼搏,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赵东阳所在连队的岗位和专业是新设的,装备也是新配发的。和兵龄比自己长十几年的士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上岗,赵东阳把敢于超越老班长当作自己对禀赋的理解。
在人民军队日益强大的今天,00后们对担负强军使命的认知要比他们的班长当年来得更早更深刻。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部队邀请驻地老乡进军营与新兵一起点赞伟大成就、共话责任担当,参军不到两个月的王圣博豪言要把自己写进单位的历史。一年后,他因比武成绩突出,成了单位第一位获得“优秀义务兵”荣誉的00后。
时代或许丰富了成长的模式,但成长的内涵却在一代又一代新老更替中得到刷新。
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郭灵明希望在部队成长成才,他认为担起男人对祖国和家庭的责任就是实现了禀赋。
女兵廖宇洁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她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又害怕老人家操心,给家里打电话时不敢说太多。今年4月,一部记录女兵成长的纪录片在新疆军区微信公众号上登出后,没想到爷爷奶奶通过朋友圈看到后还骄傲地留了言。当时,她觉得在军营吃再多的苦都值。
禀赋的觉醒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却没有泯灭他们在这个年纪的天性。
来自重庆的周云峰性格活泼,总会惹得老班长王博哭笑不得。一次拉动考核结束后,大家躺在土埂上休息。周云峰先是缠着王博让他讲当年当特种兵的经历,等王博认真地讲完,周云峰又调侃说:“班长你就吹吧,咱都没见过,有啥证据啊?”
王博没好气地想收拾他,可还没起身,周云峰已经跑远。王博笑了,这位36岁的老兵望着周云峰蹦跶的身影,满眼都是自己18岁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