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的严寒训练肯定要吃不少苦头,但还是挺期待的。”寒假的脚步越来越近,教员彭志召却为本学期最后一次实战化训练忙得不亦乐乎。出发前,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给自己打call。
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隆冬时节,陆军装甲兵学院近百名教员和士官助教奔赴东北某寒区训练场,开展装甲装备作战运用训练,研究探索装甲装备作战的运用特点规律,全面锻炼提高研战教战能力。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百名教员写在冰雪上的答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吴继宏 通讯员 赵海龙
陆军装甲兵学院参演官兵正在组织雪野机动。李昕阳摄
“两周的严寒训练肯定要吃不少苦头,但还是挺期待的。”寒假的脚步越来越近,教员彭志召却为本学期最后一次实战化训练忙得不亦乐乎。出发前,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给自己打call。
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隆冬时节,陆军装甲兵学院近百名教员和士官助教奔赴东北某寒区训练场,开展装甲装备作战运用训练,研究探索装甲装备作战的运用特点规律,全面锻炼提高研战教战能力。
彭志召从小生活在南方,第一次远赴祖国北疆,他心里有点激动,早早地开始收集信息。翻看训练计划表,新大纲、新编成、新装备字眼不断出现。12天时间,远程机动、作战运用、装备抢救及应急处置、要素合成训练、装备战技性能变化实测等课目依次展开,彭志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新”字……
从实战出发,在冰天雪地中迎接挑战
“左边再来一点……”历时三天三夜,装备终于抵达目的地,助教王强熟练地用旗语指挥卸载。王强负责装备铁路输送,四处漏风的车厢像是一个移动冰箱,一路上他和战友们靠吃自热食品补充能量,喝水变成了啃冰,官兵们冻得捂着被子不想说话。
训练首日,天还没亮,教员彭志召已乘车来到训练场。-30℃,让人如坠冰窟。尽管如此,第一次在严寒天气组织训练,还是让他兴奋不已。
空旷的训练场,寒风袭来,厚厚的作训大衣也抵挡不住往身体里钻的寒气。很多教员为了操作方便,只戴了薄手套,他们迎寒而上,从实战出发,在冰天雪地中迎接挑战。
抵达训练地域,官兵迅速下车进行车辆准备。为了“叫醒”坦克发动机,他们的首要工作是为装备加温热身。“平时加温哪用得上这么长时间!”如今,装备在户外停放,里外全都冻透了,平常轻而易举的车辆启动变得异常艰难。教员们认真记录不同温度下的启动参数,摸索冷启动规律,探寻快速启动方法。
“与这些铁疙瘩打交道,手脚不灵活,很容易操作不当,也比夏天更容易受伤。”休息时,王强和年轻助教们交流起寒区驾驶经验。
严寒带来的挑战远不止这些。训练展开没多久,光通信系统就出现了电台工作参数丢失、触摸屏幕不工作等问题。教授洪作鑫及时找出原因,并凭借自身丰富经验成功破解。
“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怎么行?克服这些挑战,我们才能给课堂教学和部队训练蹚出新路。”洪教授即将退休,得知要到严寒地区训练的消息时,他主动请战:到最恶劣的环境中,摸清通信装备运用方法,编写一套训练指导手册。
一次真刀真枪操练,胜过千百次纸上谈兵
“各编组注意,合成训练开始!”随着该院士官学校指挥管理系主任贾俊华一声令下,综合演练拉开大幕。
“1号方位物右侧200米发现掩体内装甲车1辆,完毕!”车队行进至集结地域,侦察小组迅速前出,对前沿及作战地区进行侦察,及时上报信息……
演练一路,情况接踵而至,参演官兵在快速处置应对恶劣天气下出现的各种情况。
5号车正欲向前沿发起冲击,不料变速箱操纵装置因传动杆盒闭锁轴处积水结冻,2挡以上排挡挂不上,车辆无法启动。驾驶员陈强果断采取应急措施,一番操作,战车冲向目标区域。
“遭敌火力打击,车辆受损……”装甲抢救车迅速前出,使用钢缆将战损坦克牵引至后方安全位置进行抢修。
“前期训练时,我们发现绞盘在低温条件下运转速度比较慢,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一旁观摩的教授姜峰说。
“3号方位物南侧发现敌导弹发射车,歼灭!”一辆行进的坦克突然向右转动炮塔,将炮管对准远处的目标……
蚌埠校区教员刘双明对装甲车辆的火控系统研究颇深,他感慨道:“不到实地真刀真枪地练一次,许多在严寒环境出现的问题就会还停留在纸面上……”
随着演练进行,前期进行的低温下行驶加温、爬坡、制动性能等试验结论得到充分检验,一些在寒区暴露出来的驾驶、射击、通信等专业间的协同配合问题和人装结合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不怕装备‘趴窝’,就怕部队‘趴窝’。”教授姚毅的一席话令人深思。“一些突发情况和装备故障在所难免,但若是部队拿这些情况没辙那就要‘趴窝’。想要消灭敌人,首先要将自身的问题消灭在上战场之前。”
“打起仗来哪有那么简单!”该院士官学校教务处领导说,装备在交付部队前都要进行寒区试验,但试验毕竟没有合成要素运用背景,在严寒条件下,这些装备技战术性能如何?人装结合会遇到什么挑战?协同作战中会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实战化训练来检验。
梳理训练经验,把训练成果冒着热气搬进课堂
放假前两天,伴随着阵阵引擎的轰鸣声,该院士官学校陆上训练场内,一年一度的冰雪地驾驶训练正在进行,学员们驾驶战车驰骋雪野。
“风吹大雪到路边,给人假象路加宽;路基不清上风找,切忌行走背风边……”每一批学员驾驶前,教员孙占红都会向他们传授一套顺口溜,包括对雪天道路、坑沟、凸起地物等地面条件的判断,被学员奉为雪地识路“秘笈”。
“冰雪地面附着力较低,要准确判断路面情况,及时打好转向提前量……”体验驾驶过后,结合教员的讲解,学员陈帅仲已经摸到了一些冰雪地驾驶的特点规律。
急停、急转、飘移、加速……冰渡场内,随着战车在冰面上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教员苗政演示的轮式装甲车冰上漂移引得学员鼓掌叫好。
“‘冰上漂移’是车辆在冰渡场上出现的准失控状态,看起来挺酷,但实际操作难度相当大,在特殊天气和特殊路面的双重挑战下,驾驶员必须充分掌握油门、制动、挡位的控制技巧……”跳下战车,苗政开始介绍冰渡场驾驶的特点规律。
严寒训练刚刚结束,参训官兵顾不上休整,抓紧总结梳理训练经验,一个个训练成果冒着热气被搬进课堂。
“打一仗,进一步。在演练中我们克服的每一个问题,现在都成了课堂上的宝贵财富。”回忆起两周前的严寒训练,指挥管理系主任贾俊华总结说。
训出硬功夫才能教出真本事。参训教员对这次严寒训练倍加珍惜。训练中,教员王福钊每天起早贪黑,采集车况、通信、火控系统等各项数据,生怕错过点滴的教学资源。现在这些数据成了他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寒区训练的一些独特体验也让他的课堂更生动鲜活。
“我们率先以教员为主体,开展一系列极限环境下装甲装备作战运用特点规律研究,就是要锻造一支面向战场、决胜课堂的教员队伍,使教学训练更加聚焦实战,让全体教员在课堂教学时更有说服力、在服务部队时更有发言权,为培养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打胜仗的装甲兵人才作出应有贡献。”谈到组织训练的初衷,该院领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