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壮观迁徙,又一次随着春运来临拉开大幕。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川流不息的人群间,攒动着一颗颗急切的心。
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的幸福团圆,此刻在肩负护航春运任务的官兵身上,却意味着分别和思念。所幸的是,支持、理解和坚守让这些军人的“小家”洋溢着令人感佩的“大爱”,温暖了一路归家人,串起了一路年味与春意。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春运路上,军人“小家”有“大爱”

有一种年,叫守望团圆
■刘含钰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母亲站在村头盼望孩子回家团圆时的眼神,是窗花映照下一家人边吃边唠的年夜饭,是无论多遥远多麻烦都要跟亲人“在一起”……
是的,春节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是一种游子对家的眷恋。这个时候,回家是最深情的呼唤,团圆是最动人的交响。对“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军人来说,当时光以加速度奔向除夕,当团圆的年味不断扑鼻而来,母亲的拥抱、父亲的慈语、亲朋好友的畅叙,都是官兵此刻最温暖的期盼;舌尖上的饺子、年糕、糍粑,都是大家此时最美好的回味;年俗里的春联、祭祖、炮仗,都是战友们当前最难忘的记忆。只因为,军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妻儿老小,也懂儿女情长。
然而,看着浩浩荡荡的回家大军,目睹团团圆圆的亲情画面,大多数军人只能将思念悄悄收藏,而后轻轻打开微信视频说:“妈,今年过年孩儿不能回家。放心,我在部队挺好的!”而通话结束,却掏出口袋里的“全家福”,任凭思念漉湿双眸。
这“不能回家”4个字,饱含着军人对亲人多少的情与爱;这“不能回家”4个字,镌刻着军人对祖国的多少忠与诚。选择“不能回家”,是因为坚守战位的每一名军人知道,越是“万家团圆日,举国欢庆时”,越要“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心甘情愿“不能回家”,是因为坚守战位的每一名军人明白,烽火烛天,和平树下,要想“情燃万家灯火”,就须“剑挡塞外胡风”。
还记得吗?因为战备值班,湖北武汉的武警战士王启龙过节又一次不能回家,急得1岁多的儿子嚷嚷“要爸爸”。无奈之下,妻子带着儿子来到执勤现场。王启龙身在岗位不便交谈,只能挥手目送妻儿离去。
还记得吗?在微视频《春节,回家是最温暖旅程》中,当超市的老板拉下卷帘门,对某部的哨兵说“打烊了,回家喽”时,哨兵祝福他:“放心过年,我们军人的职责从不打烊。”
还记得吗?他,是巡逻在北疆霍尔果斯某部的边防军人何伟光;她,是奋斗在南国某合成旅的女军人杨丽娜。去年腊月二十九,他们在各自值班结束后,不约而同给对方发了一张窗外万家灯火的美丽夜景。
是啊,万里边关万里寒,万家团圆万家暖。任何时候,军人永远都是祖国大地壮美山河的守岁人,永远都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守护者。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夜空绚烂的烟花中,蕴藏着军人对亲友的思念;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清脆的爆竹声寄托着军人对祖国的祝福。
“从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美,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美;从军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催人奋进;从军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让人敢于担当。”有一种年,叫守望团圆。让我们给所有坚守在战位的子弟兵送上“大拇哥”,以无限忠诚作曲,以无私奉献填词,唱响祖国迎春曲,迎接神州大地和人民军队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