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在一座座绿色军营里,不管是在关键岗位执掌大国重器的军人,还是在万千平凡岗位上练兵备战的普通官兵,他们都从王继才和程开甲伟岸的背影中汲取着爱国奉献的精神营养。为了共同的信仰,每一名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力量日夜不停、奔流不息,汇聚成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壮阔航迹。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段江山
位于黄海前哨的开山岛,夜间海风萧萧,惊涛阵阵。
在岛上采访的解放军报记者睡下不久,屋里的灯就熄了,黑洞洞一片。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号叫了一夜。这种境况,足以让恐惧和孤独在内心野蛮生长。
记者辗转难眠,想象着王继才刚上岛那一夜的景象:他一个人抱着双臂蜷缩在这个房间里的一个角落,该有多么孤独而无助?
这种孤独和无助,伴随了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和他的妻子王仕花32年。直到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在岛上采访了一天一夜,记者试图理解王继才32年的坚守。《开山岛上一昼夜》《我们的一天,他们的32年》记录了记者探寻和思索的脚步。
回看王继才的故事和经历,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是点点滴滴、日复一日的平凡守护。而这份平凡因为32年的坚持,铸就了别样的伟大。
在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纪念文字里,我们似乎能够看到执勤中的王继才和王仕花巡逻前行的背影。这原本普通的背影在岁月的积淀下,逐渐变得高大,直到挺立如山,成为一座爱国奉献精神的丰碑。
从开山岛一路往西,距离3000多公里外的“死亡之海”罗布泊,有一位老人也曾像王继才一样,在沙漠之海环绕的“孤岛”上坚守了20多年。只不过,他所坚守的事业“惊天动地”。
程开甲,这个曾经许下科技救国誓言的热血少年,这个曾经留学英伦的物理天才,一生都致力于为共和国铸盾。
1950年,程开甲谢绝了导师玻恩的挽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多年后,他进入罗布泊,隐姓埋名,在大漠戈壁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他成功组织指挥了从首次核爆到之后的地面、空中、地下等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并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
伴随着罗布泊冲天而起的蘑菇云,程开甲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东方巨响”。
岁月催人老,却让程开甲精忠报国的精神历久弥新。他的背影如山挺立,他和战友们用忠诚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2018年11月17日,“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去世,享年101岁。
在《军营观察》版刊发的《为共和国铸盾》《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创造了历史》,对程开甲进行了最深切的缅怀,对“两弹一星”精神给予最诚挚的礼赞。
王继才和程开甲,他们挺立如山的背影正是爱国奉献精神的两个维度。无论是平凡的坚守,还是惊天的壮举,职责虽有分工,但他们履职尽责、爱国奉献的精神始终如一。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在一座座绿色军营里,不管是在关键岗位执掌大国重器的军人,还是在万千平凡岗位上练兵备战的普通官兵,他们都从王继才和程开甲伟岸的背影中汲取着爱国奉献的精神营养。为了共同的信仰,每一名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力量日夜不停、奔流不息,汇聚成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壮阔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