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重构——
顺应时代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实现大的突破
军报人永远铭记,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那天,在“军报记者”微博发布平台轻按键盘,亲手发出一条向全军官兵问候新年的微博。这既是习主席对军队媒体融合发展的深情激励,也是对军队媒体创新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亲身示范。
军报人同样记得,在视察解放军报社的重要讲话中,习主席强调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路径。
三年来,我们把使命感、紧迫感转化为工作执行力,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特别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成立后,着眼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军事传媒“旗舰”,坚持高起点设计、全方位筹划、多平台联动,努力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新格局。
这是融合发展的延长线——这三年,解放军报客户端(军内版)研发成功,“国防在线”客户端闪亮登场,中国军网H5模板投入使用,全军第一个“全媒体采编系统”、全国第一个军事新闻VR频道、全国第一张全媒体AR报纸相继诞生……至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建成了横跨外网内网、覆盖社会军营的移动网络传播平台,实现了从资讯型到服务型、从媒体型到社交型、从受众型到用户型的拓展、革新和跨越。
这是转型重构的开新局——2018年8月20日,解放军报融媒体指挥中心扩展升级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指挥部,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军网进入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序列并跻身十强,移动端进入全国主要新闻网站移动端五强,微博实时粉丝超过4590万。今年6月,《2018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统计显示,解放军报在全国党报融合传播力排名第五。
这是联合作战的大手笔——2018年9月28日至10月8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牵头组织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我和我的祖国”,并与三军仪仗队国旗护卫中队共同举办“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主题活动。解放军报与中心其他媒体平台优势集聚、资源共享、融合联动,推出的新闻产品被180多家媒体平台转载,活动期间累计阅读量达5.3亿。紧接着,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解放军报记者深入到祖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联合采写“国门行”系列报道,由中心组织全网推送,展示出强大的传播合力。
习主席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针对青年读者更青睐于移动终端阅读的实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发移动网宣产品,打造PC端和移动端“首页首屏”头条工程。
2018年3月12日,一款互动游戏类传播产品《习主席点兵我练兵》上线,很快引爆朋友圈。打开界面,指尖一点,“步枪”“坦克”“潜艇”“轰炸机”4种练兵模式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这款主题深刻、制作精良的游戏,先后吸引1.7亿人次参与其中。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借助记者的笔端和镜头,中国军网“八一电视”当晚便制作推出南海阅兵MV,立即引发刷屏效果,其中“军报记者”微博单账号播放量就超过了1008万。
2018年9月11日,“东方-2018”中俄战略演习展开联合战役演练。军报记者深度参与的融合采访小分队嵌入演习地域,现场采写编发文图音视频报道11条,迅速霸屏置顶,总阅读量超1800万……
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传播力、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如今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不仅有传统的新闻品牌,也有了新媒体“现象级”网红产品——
系列H5产品《军报纪念建军90周年特刊》,让网友惊叹“报纸还能这样读”;
中国军网网络剧情短片《我的青春献给谁》,直击“为谁当兵,为啥当兵”的社会热点,引起强烈反响;
VR作品《带你走一走王继才的巡岛路》,吸引无数网友心手相传;
网络专栏“学习强军”全新改版亮相,受到部队官兵和广大网友赞誉,好评如潮;
单篇稿件《今天,转发这条微博》发布24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45亿,登上热搜榜第一位;
“军报记者”微博主持的热门话题“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短短15天,总阅读量达14.9亿,创下微博话题阅读量历史纪录……
去年8月,西方媒体和外军多次提及中国军网新媒体产品《生来倔强》和《大国重器》,这是继2016年征兵宣传片《战斗宣言》引发外媒关注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又一次成功释放。
锻造与支撑——
提高核心竞争力,高素质新闻人才茁壮成长
2018年11月8日,第28届中国新闻奖、第15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台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一位身着戎装的大校军官——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胡春华,格外引人注目。
长江韬奋奖是我国新闻界的个人最高荣誉。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几乎每一届获奖名单中,都有军报编辑记者的名字。
“新形势下办好解放军报,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三年来,解放军报社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把锻造高素质人才作为提高新闻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
——落实“四力”要求,锤炼精湛的业务素质。
2017年7月30日,习主席在朱日和沙场阅兵,解放军报20多名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阅兵结束十几个小时后,军报便推出了36个版的阅兵专号。一些媒体工作者感叹:精美、厚重、迅速,军报人不简单!
注重在大项任务中摔打锤炼队伍,一直是解放军报的传统做法。三年来,军报结合联演联训、抢险救灾、远洋护航、国际维和、航天发射、重要会议等采访任务,给编辑记者压担子,不断锤炼大家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是女记者邹维荣2017年的工作记录:参加全国两会、航天发射等大项宣传报道任务30余次,深入一线采访200多天,在解放军报刊稿170多篇,发回了大量网络新媒体报道……
这仅仅是军报记者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无论是例行性的“新春走军营”、经常性的下部队采访,还是突发性的抢险救灾报道,军报记者上高原、下海岛、走边关、到一线的脚步从未停止。
——抵近炮火硝烟,弘扬战地记者优良传统。
“排雷官兵的战位在哪里,我们的岗位就在哪里!”2017年正月初八,解放军报社时任总编辑孙继炼带领采访小分队,沿着崎岖山路深入云南边境排雷作业现场采访,这个在记者眼里看似平常的举动,却令排雷官兵感动不已。
哪里有炮火硝烟,哪里就有军事记者的身影。自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报》创刊以来,军报记者参与了我军历次作战行动的采访报道。
岁月变迁,初心不改。在硝烟弥漫的国际军事比武现场,军报记者冒着危险抵近飞驰的战车采访拍摄;在哈气成霜的东北雪窝子里,军报记者与冬训官兵一起野营;在激战正酣的朱日和训练场,军报记者与参演官兵一起“冲锋”……
“不仅当好为备战打仗鼓与呼的‘啦啦队’,更要当好融入作战体系的‘战斗队’。”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成立以来,牢固树立起聚焦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深入查纠新闻报道中的和平积弊,加强战地记者队伍建设,启动新闻装备野战化标准化论证,展开新闻单位军事训练大纲编写,强化新闻采编人员的军事体能训练……在此过程中,军报人与兄弟媒体携手前行,共同打造一支经得起未来战场检验的军事新闻队伍。
——强化职业精神,砥砺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过硬作风。
“一切为了服务部队,一切为了服务官兵,一切为了服务打赢。”这是军事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的集中体现。
三年来,军报人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走转改”要求,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2015年12月27日,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两天之后,原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刚刚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的解放军报社社长李秀宝带领编辑记者多地追访,写下长篇通讯《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军报社平均每年有10余批30多个采访组深入全军部队,精心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编辑记者走进官兵中间,严守纪律,不搞特殊,扎实采访,展示出良好的作风形象。
——改善人员结构,不拘一格培养引进业务人才。
2018年11月15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首次组织文职人员招考面试,吸引了大批地方高素质人才踊跃前来。
为解决采编力量不足、业务骨干紧缺等问题,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成立以来,研究制订了人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现役军人为骨干、文职人员为主体、聘用人员为补充、部队报道员为后备、专家力量为智库的融合传播人才方阵,着力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专家型领军人才队伍、全媒型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型服务保障人才队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中心成立以来,坚持满足急用急需与支撑长远发展相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通过立足内部挖潜、拓展来源渠道、推动素质转型、强化联动协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意策划、一线采编、产品研发、技术运维“四支队伍”……
如今的解放军报社,由部队人员兼职的记者已成为一支生力军,面向社会聘用的编辑逐渐崭露头角,编制内的编辑记者抓紧狠练内功,加快向“全媒体”“全能型”转型。
栉风沐雨征程远,一声号角起新航。在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传播体系变革中,解放军报社将牢记习主席嘱托,以崇高的使命、紧迫的步伐、如火的激情、崭新的面貌,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所属的其他兄弟单位,共同扛起推进军队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