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职干部考研读研中还有一些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
——少数干部把考研当作“跳板”、把读研当作“避风港”。
某院校一位研究生管理干部介绍,虽然在职干部读研后分配原则是回原部队,但每年毕业前,都有一些毕业学员申请调换单位,其中少数的确是因为原单位在改革中被撤并改、原专业已不存在,但还有一些是想把考研当作“跳板”。
相比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基层部队管理上严格一些、环境条件艰苦一些、体力上的压力大一些,有的干部想通过读研来逃避,最终实现“换个环境”的目的。
“这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小了,随着研究生毕业分配政策的完善,岗位补充计划更加细化,优先满足战斗力建设急缺。”军委政治工作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一些部队领导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端正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建设,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把基层建成广大干部成长进步的沃土,树立激励干部扎根基层、建功基层的政策导向。
——个别单位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消极对待干部考研。
陆军防化学院研招办一位参谋告诉笔者,一些单位在审批中把握的尺度,往往根据主要领导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领导能正确看待的,尺度就放得宽一些,否则就收得紧一些;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干部考研影响工作,出台一些没有政策依据的限制条件,如营连主官不准考、晋升职务两年内不准考等。
一边是“打着灯笼找人才”,一边是优秀的骨干舍不得送出去学习。对此,国防大学多位研究生导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单位领导对研究生教育认识不够的因素,也有干部读研后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
“军队发展研究生教育,目的是培养大批高层次军事人才,加速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为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各级领导要从事关未来战争胜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鼓励支持干部考研,不能在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上‘打转转’。”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政委蒋玉鹏说。
■引导干部理性对待考研读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今年9月份,某合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赵磊接到一项任务:对该旅考研读研干部的现实困难进行调研,尽快拿出解决建议。
旅领导赋予赵磊这项任务,缘起近期“旅长信箱”收到多封邮件,反映干部考研读研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压力,呼吁旅党委予以重视解决。
下基层、走院校,搞座谈、发问卷……通过调研,赵磊发现大家的反映集中在三个方面。
——拿到考研“入场券”不容易。
由于岗位需要、报考专业、个人条件等多种原因,一些干部的考研申请一时未能获批。
从科长办公室出来,陆军某旅干事李磊像打蔫的茄子,一个人跑到厕所抽闷烟。
“想学习是好事,按说该大力支持,但目前科里这情况,哪能走得开?”科长的话,一遍又一遍在脑海里回放。掐灭烟头,李磊把手里的考研审批表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这是李磊第二次因工作被迫放弃考研。
——复习备考过程中工学矛盾较大。
“甘苦自知!”回忆起前几年备战考研的经历,去年毕业的军医老于感慨不已。那段时间,他正保障新兵冬训,白天一个人给上百名新兵检查身体,晚上通宵达旦看书。“苦累倒扛得住,但当看到妻子发来的孩子满月照时,想到因备考无法陪他们,心里酸酸的。”
不少在职干部反映,与应届毕业生相比,他们离开校园数年,复习备考难度较大。少数人好不容易拿到考研资格,但还没进入考场就打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