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中国举办了四场主场外交活动,从博鳌亚洲论坛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几大主场外交活动始终贯穿着改革、开放、合作的主题。今年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还重点谈到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无论是在基层任职还是到中央工作,习近平一直积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带领大家招商引资学技术,打开门户谋发展,将改革开放的大道越走越宽。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把先进的理念、技术学回来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县工作。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地处内陆的正定依旧不紧不慢,一些干部在思想上比较安于现状,缺乏对外开放、拥抱新事物的主动性。习近平认识到,干部观念的转变是当务之急。正定距河北省会石家庄近,离北京也不远,他在各种场合给大家讲沿海地区发展现状、国外的先进模式和改革开放的一些新理念。
△1983年12月6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正定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
那时候,国内一些地方的官员纷纷出访考察,到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1983年,中国河北省与美国爱荷华州结为“姊妹省州”。爱荷华州是美国农业主产区,与河北省纬度相近。当时的石家庄地区是玉米高产的地方,玉米的利用和深加工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爱荷华州是美国的粮仓,玉米深加工解决得好。
1985年春天,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领石家庄市玉米考察团,到美国爱荷华州马斯卡廷市,学习当地的农业技术和畜牧业技术。在美国期间,习近平注重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但在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上,却并不盲目崇尚“西方模式”。基于对国情的深切认知,他提倡因地制宜:“什么是科学,并不一定是大、洋、全,并不一定是所谓的机械化。要最小成本、最大效益,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现实。”
任职闽东:亲自招商引资 把优质外商请进来
“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习近平·《摆脱贫困》
1988年6月,习近平到福建东部的宁德任职。当时的闽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辗转闽东九县调查研究后,习近平认为,闽东经济要发展应该从加大开放和扶贫这两个方面发力。
到福州任职之后,习近平带领福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招商引资上“引大促小”,通过海外知名人士、著名企业家和大客商的带头牵引,影响带动一批中小客商来福州投资兴业。曾任福州市委副书记的练知轩曾向《福建日报》记者讲述,习近平曾用一则童话故事来比喻“开放开发”:谁得到了“金钥匙”,谁就能打开封闭的大门,获得所需要的财富。
△1993年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与民众交流(资料图)
习近平还多次率代表团前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招商引资。有一回出访新加坡,一共呆了6天,每天忙完所有既定事项基本上到夜里12点了。回到酒店,还要汇总当天情况,碰头商量第二天的行程和项目洽谈计划,全部搞定往往都到凌晨2点多,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习近平总是亲自洽谈每个项目、接待每位贵宾,参与商讨行程安排……
真心诚意和辛劳汗水换回了硕果累累。那几年,习近平带着大家与印尼一家企业签署了开发建设元洪投资区的协议,商定在投资区内筹建钢铁厂、造纸厂等一批企业;亲自主持洽谈福州第一座3万吨级的杂货码头——元洪码头的项目,这个码头于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是我国一级口岸之一。
△元洪码头(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