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大漠到皖南山区,他们的足迹遍及火箭军所有旅团级单位——
把文化服务送到官兵心坎上
■李世林 李松林
国庆前夕,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组织文艺轻骑队赴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慰问驻训官兵。张小兵摄
一身迷彩利落潇洒,一个背包扎起全部“家当”,一声“集合”火速出发。金秋时节,当一支砺剑文艺轻骑队还在西北大漠热火朝天开展文化服务时,另一支砺剑文艺轻骑队的队员们已踏上南下的火车,来到皖南山区某旅导弹训练场慰问演出。
这是火箭军砺剑文艺轻骑队为兵服务的一个缩影,他们从白山黑水到南国密林、从渤海之滨到西北大漠、从中原大地到红土高原……一场场点燃激情的演出,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战歌,为部队练兵备战助力加油。
“天作幕地当台,随时随地演起来”,这是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军队文艺工作者,如何学习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精神?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服务强军、服务官兵?
2017年3月,火箭军政治工作部组织文艺骨干成立了数支旨在传承弘扬砺剑精神、全心服务基层官兵的砺剑文艺轻骑队,深入基层部队慰问演出、帮带骨干,深受广大官兵欢迎。
“同吃一锅饭、同站一班岗、同演一台戏”。两年来,砺剑文艺轻骑队的队员们身着迷彩服、自带背囊,严于自律、轻装简从,只为部队送欢乐,不给基层添麻烦。队员们利用训练间隙为部队帮带骨干、为战士演节目,主动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他们与基层官兵一道巡逻站岗、一起训练演练,还主动到炊事班帮厨,与有“心事”的战士拉家常……目前,砺剑文艺轻骑队的足迹已覆盖到所有旅团级单位。
在为兵服务过程中,砺剑文艺轻骑队总结出了“四字经验”:轻、准、活、融。轻,即人员一专多能,队伍精干高效,服务直达快捷;准,即精准对接官兵需求,量身优化文化供给;活,即与基层官兵同欢乐,由过去慰问演出向战地联欢转变;融,即深入演训一线、融入基层官兵。这“四个字”切合轻骑队特质,真正适应了火箭军部队点多线长、分散布防的特点,受到部队热情欢迎和普遍好评。
为更加准确地把握官兵文化需求,去年底,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结合年度文化工作筹划,赴基层部队调研。结果,91%的官兵对砺剑文艺轻骑队为兵服务结果表示满意,官兵还提出了新的战地文化需求。不少旅团政治主官座谈时也提出:当前部队练兵备战任务繁重,既需要适用于“平时”的文艺演出,更呼唤“战时”无缝对接的文化服务。
为此,火箭军探索了跟进重大演训任务“伴随式保障,嵌入式服务”的文化保障模式,文艺轻骑队作为政工组文化要素,嵌入到部队实战演练之中。今年以来,他们已安排3批次20余人次文艺工作者参与重大军事演习训练。
连续参加多次战地文化服务,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原文工团团长周炜谈到,“伴随式保障,嵌入式服务”的真正意义在于文化服务从“登舞台”跨越到“上战场”;我们砺剑文艺轻骑队要对接练兵备战需求,做到部队演训任务到哪里、官兵在哪里、文化服务就跟进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