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一家三代民兵放牧守边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晏良 张和芸 李国涛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16 00:04

国旗迎着太阳冉冉升起,军民高声齐唱国歌。不远处热闹的建筑工地上,挖掘机、运输车也暂停轰鸣,工人肃立向着国旗行注目礼。眼前的一幕让卓嘎和央宗眼眶湿润,她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阿爸桑杰曲巴能够看到这一幕——“看到在玉麦,国旗下汇聚这么多的戍边人,阿爸梦里都会笑醒的!”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在喜马拉雅南部,有这样一家人,三代民兵扎根边陲放牧守边,捍卫着3644平方公里土地上一草一木。习主席专门回信勉励,一年来,当地军民焕发更大激情,踏上保家卫国的新征程——

格桑花开沐朝阳

■中国国防报记者 晏 良 张和芸 特约记者 李国涛

翻过恰拉和日拉,遇到两朵格桑花——

盛夏时节,记者穿行天路,探访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

清晨从乃东出发,临崖山路向上盘旋直通云端,不时有滚石塌方阻断道路。不到300公里的行程,汽车颠簸了9个多小时,司机晏红林却一脸兴奋:“这路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看,一路都有工程队,投资2亿余元的隆子县扎日乡曲桑村至玉麦乡的柏油公路建设已进入路面铺设阶段。再过两个月,习主席关心的‘边境孤岛’玉麦,将与西藏主干道路网联通!”

与晏红林同样兴奋的,还有卓嘎和央宗两姐妹。在海拔3600米到5100米的天边牧场,她们幸福地看护着牛羊。身后,一个新兴集镇正在崛起。曾经只有一栋房子、一户人家的“三人乡”,即将建成拥有中心公园和广场,电力、通信、医疗、学校等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乡村。

卓嘎向巡逻官兵介绍边情。 李国涛摄

国旗和太阳一同冉冉升起

玉麦一年有两季:半年雨季,半年雪季。

8月1日清晨,难得的阳光撕开厚厚的雨云,照耀小镇。11名玉麦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来到驻军营地。乡党委书记达娃满脸笑容:“今天是建军节,也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来参加升旗仪式!”

此言不虚——玉麦现有9户31人,户户是哨点,人人是哨兵,全都扛着放牧守边的责任。今天,除了在外就读、出差的人员外,大家几乎到齐了。

国旗迎着太阳冉冉升起,军民高声齐唱国歌。不远处热闹的建筑工地上,挖掘机、运输车也暂停轰鸣,工人肃立向着国旗行注目礼。眼前的一幕让卓嘎和央宗眼眶湿润,她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阿爸桑杰曲巴能够看到这一幕——“看到在玉麦,国旗下汇聚这么多的戍边人,阿爸梦里都会笑醒的!”

桑杰曲巴是忠诚的护旗手。

曾经,玉麦有几十户人家,人口达300多人。解放军进藏之初,山外匪徒散布谣言,将大部分居民和牛羊裹胁出境,只有桑杰曲巴等少数几户人家留了下来。

守家不易。玉麦自然条件恶劣,每一颗粮食都需要从山外运进。每一次,桑杰曲巴都要赶着牦牛,花上十几天,几次翻越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跨过陡峭山谷、穿越沼泽遍布的原始森林,才能把一点珍贵的青稞驮回玉麦。随着山外生活越来越好,邻居们纷纷内迁,再后来,妻子病死在外出寻医的马背上、小女儿也在暴风雪中夭折,全乡只剩下他和卓嘎、央宗父女三人。但他始终坚持:“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得好,这块土地才能守得住。”

家要守,日子却不平静。卓嘎记得,有一年夏天,一群荷枪实弹的印度兵,把印度国旗插在了玉麦海拔5000多米的山头上。阿爸被惹怒了,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爬上雪山拔下了印度国旗。他还到印度兵设卡点抗议:“我的爷爷曾在这里放牧,我的阿爸曾在这里放牧,我们也在这里放牧,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此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中国的国旗,成了桑杰曲巴的执念。

玉麦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下只有3个人。57岁的卓嘎记得,那天,阿爸开会回来,带回了红黄两种颜色的布料。以为阿爸要缝新衣裳的姐妹俩兴奋不已,天黑了也不肯上床,围聚在阿爸身边。伴着忽明忽暗的油灯,阿爸把红布裁得方方正正,又从黄布上剪出五角星,一针一线缝在红布上。阿爸告诉她们:“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的国旗!”

像这样的国旗,阿爸一共缝了4面。在此后30多年的放牧守边岁月里,卓嘎和央宗走到哪里,就把国旗带到哪里。每每看到这抹绚烂的红,卓嘎和央宗就会觉得,玉麦离北京并不遥远。

心近,天涯咫尺。2017年10月29日,习主席在距玉麦乡4089公里的北京给姐妹俩回信了!“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希望你们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卓嘎和央宗落泪了,玉麦沸腾了,雪域的边关,火红的国旗迎风烈烈。

国旗下,又一年,藏乡变化加速:全乡接通国家电网;网络进入4G+时代;56座轻钢龙骨结构藏式别墅正拔地而起,今年国庆,这里将新迁入47户,全乡居民将达到56户197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