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闻名全军的连队,坚持传承着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钱晓虎 康克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02 02:10

翻阅“大功三连”这本书,你会看到,青春韶华的奋斗之光源于科学理论的真理之光。在这个闻名全军的连队,“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这一红色基因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液中,官兵从中汲取着真理的“元气”,部队战斗力也从中积聚着不可估量的“原力”。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大功三连”,感受连队自觉用科学理论滋养官兵的巨大力场,探寻他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的“心胜”之钥。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清华园,百年讲堂,一位学子激情演讲着中国梦。

演讲者叫李冲,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演讲前,李冲自豪介绍了自己另一个身份——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三连”退伍战士。李冲说,“大功三连”是自己的“另一所清华”,在那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前不久,在前来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的惊讶目光里,“大功三连”“士兵讲坛”上一堂关于强军梦的课赢得掌声一片。

讲课者是上等兵李杰,文化程度高中。刚入伍时他学习训练都跟不上趟。在“大功三连”,他开始了自己的“青春突击”:半年后,他被连队评为“神枪手”,“士兵讲坛”上也有了他的身影。

退伍兵李冲和上等兵李杰的故事,只是“大功三连”无数精彩故事中的一篇。翻阅“大功三连”这本书,你会看到,青春韶华的奋斗之光源于科学理论的真理之光。在这个闻名全军的连队,“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这一红色基因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液中,官兵从中汲取着真理的“元气”,部队战斗力也从中积聚着不可估量的“原力”。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大功三连”,感受连队自觉用科学理论滋养官兵的巨大力场,探寻他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的“心胜”之钥。

官兵汲取“元气”,部队积聚“原力”

——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三连”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新闻调查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康 克 通讯员 李 赞

在“大功三连”,有头脑、有方向的官兵充满生机活力。董 鑫摄

一个闻名全军的连队,坚持不懈传承着什么、灌注着什么

应邀回老连队“探亲”,清华博士生李冲发现,自己熟悉的那个“大学生讲坛”,已悄然变成了“士兵讲坛”。

李冲入伍那年,“大功三连”开设“大学生讲坛”,安排24名大学生士兵轮流登台,剖析解读重大科学理论。“现在,战士素质普遍提高,讲坛也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属舞台。”指导员王金龙说。

战士素质普遍提高的背后,是该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理论学习。

战士曹振雄至今记得,5年前第一次走进连队荣誉室时的情景。指导员托举着一盏老旧的煤油灯,向新兵讲述连队学理论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全连官兵白天参加国防施工、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坑道里学毛著……

听到这,曹振雄心里犯嘀咕:自己就是因为不爱学习才来当兵。以后天天要学理论,可怎么待?那一刻,他打定主意:努力在训练上加把劲,站住脚;至于学理论,能凑合就凑合。

然而没过多久,曹振雄就感到自己像个“另类”——一有空闲,身边的战友都在学习——有时候战友热烈讨论,自己站在一旁插不上话。

班长程佩通看出曹振雄心思的变化,及时安排他在班里带着大家读原文,创造机会让他谈体会……慢慢地,曹振雄学出了味道,也学出了积极性。

曹振雄永远忘不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2017年7月,“大功三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荣誉称号,习主席亲自为他们颁授奖旗。

“就像每个好家庭都有好家风一样,学理论是我们连队的好家风。”指导员王金龙说,几十年来,无数像曹振雄一样的普通战士在三连的“家风”中,传承了前辈“煤油灯下学毛著”的精神,进而用科学理论武装了头脑、坚定了理想信念。

2016年6月,一位慕名而来的教授翻开花名册,随机抽点到一位战士,当场让他谈谈对基层理论武装的认识。

这位战士略加思索后说:“其实,习主席已经指明了方向。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基层理论武装必须解决好感召力的问题。学起来走心了,用起来才不会走样。”

那一刻,教授深为震撼:没想到“大功三连”普通一兵,能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吃得这么透、拉得这么近!

在这里,他们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迎来最好的“成人礼”

当初连队宿舍楼里张贴的一句话,李冲至今能脱口而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2012年,李冲参军来到三连。天天看着那句话,耳闻目睹身边战友的日常点滴,这位清华高材生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从此,他把这里视为自己的“另一所清华”。在这里,他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退伍后,李冲返校继续学习金融专业。暑假到了,别人都去证券公司实习,李冲却围绕金融扶贫问题在福建宁德调研了一个多月;保送读博后,他把国家金融安全作为研究课题。有同学不理解,李冲说:“攸关国家安全的事,总得有人干!”

在这里,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不仅有让众人仰望的清华高材生,还有在父亲眼中“近乎颓废”的年轻人。

“你给我当兵去!”余德海清晰地记得父亲的这句“最后通牒”。在父亲眼中,余德海整天只知道打游戏,学业一塌糊涂。

人到部队,可余德海的心还在外面,一有大强度训练就泡病号。面对这个想在部队混两年就走的新兵,班长石亚鹏不动声色,派余德海去当连队与驻地小学生共建慰问的联络员。孩子们一次次向余德海请教学习方法,余德海的内心便一次次羞愧:作为大学生士兵的他,实在无法面对小学生们清澈、纯真的眼神。

“我要改变!”从那以后,余德海开始了自己的“跨越式成长”:积极参加红色经典读书活动,训练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全连第一个参加狙击手集训的新兵……“我本来只是想到部队混一混,但三连给了我最好的成人礼。”余德海说。

“‘大功三连’就像一个育人大磁场。”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老兵告诉记者,每个人来到这里,会被无形的东西感染,形成一种学习自觉,这种自觉难以言喻,但可衡量的却是“人人有发展、天天有进步”。

荣誉室一角记录的一组数据佐证着上述看法:近年来,有9人考学提干,22人实现学历升级;退伍战士中有28人成功创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