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后,他连续41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焦景宏责任编辑:张硕
2018-07-29 03:29

1977年退伍返乡后,张东堂立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65岁的张东堂,患膀胱癌9年,却从未因病痛停下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脚步。支撑他坚定走下去的,是那个简单又并不简单的道理,“与其等死,不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张东堂拖着病体奋战在田间地头。资料照片

大山深处,那首回响的军歌

——退役军人张东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焦景宏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四龙庙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很深的村落。

全村1364口人,散居在27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一首当地民谣这样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朝外走,光棍把门守。”很长一段时间,四龙庙村是靠国家救济的特困村。

但41年来,村里有个叫张东堂的人从不向贫困“低头”。1977年退伍返乡后,他立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他与之抗争的,还有癌症病魔。65岁的张东堂,患膀胱癌9年,却从未因病痛停下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脚步。支撑他坚定走下去的,是那个简单又并不简单的道理,“与其等死,不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现在全村种植牛心柿3000多亩、花椒2000多亩、连翘1400多亩,还有玫瑰谷漂流和种植樱桃、核桃、葡萄的万亩采摘园,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7月20日下午,见到张东堂时,步履有些蹒跚的他正在柿树林里忙碌。

四龙庙村位于豫西北贫瘠的深山中。1970年冬至,张东堂赤脚走了一整天的山路,到县人武部报名参军。入伍那天,大队和乡亲们给他披红戴花,为他送行。李二伯把两个黑面馍馍递到他面前,嘱咐他双手捧着,免得掉了馍渣。

一时心酸的张东堂流下了眼泪。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面馍!”

在部队,张东堂入了党、当了班长、代理过排长。由于表现好、素质强,1977年退伍时,组织上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新疆阜康县当人武部干事,另一个是到河南仰韶酒厂当保卫科副科长。张东堂都婉言谢绝。

“我从没忘记过那句歌词,‘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张东堂说,“每次在部队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那两个黑面馍馍,想起乡亲们为我送行的场景。”

张东堂回到四龙庙村。因为人厚道,又当过兵见过世面,张东堂被推举为村干部,他决心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三件事最先摆在张东堂面前:引水、通电、修路。

乡亲们说,在四龙庙村施工,比登天还难。军人出身的张东堂带着党员突击队和民兵进驻深山,饿了啃干粮,渴了饮泉水,累了地当床,让村里的条件一步步得到改善。张东堂这个退伍兵,也渐渐成了大家信服的“主心骨”、带头人。

然而,致富的路还很长。四龙庙村的田地都在山间的沟沟坎坎,亩产最好的收成,也就二三百斤。

穷归穷,山里也有宝。野生牛心柿、花椒、连翘被称为“仰韶三宝”,远近闻名,只是数量少,只够换盐吃。

2009年,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后,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决心要把这“仰韶三宝”变成致富的“金娃娃”。听说要在田里种柿树,大家议论纷纷:“不种粮食,让俺们喝西北风?”“自古柿树不成林,张书记究竟抽的是啥风?”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张东堂带头在流转出来的荒山上种下5亩牛心柿、100亩花椒和100亩连翘。

质疑归质疑,但一直为村里建设倾心尽力的张东堂还是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仰韶三宝”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几年下来,村民种植牛心柿、连翘、花椒,每亩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