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舰:在祖国的注视中默默担当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范江怀 陈国全 段江山 等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7-28 06:04

舰阵如虹,白浪如练。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76架战机、10000余名官兵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

作为航母打击群受阅舰艇的一员,海口舰官兵神采奕奕、激动不已。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海口舰演练瞬间。王栋

 ●不负重托,在领袖的目光里乘风破浪 

●练胆砺性,在梦想的召唤下驶向大洋

●负重前行,在祖国的注视中默默担当

海口舰:热血之舰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陈国全 段江山 特约记者 周启青

空闲的时候,樊继功喜欢凝视那张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世界地图。

身为海口舰舰长,没有谁比他更熟悉这艘国产现代化驱逐舰跨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深蓝航迹。

有人问樊继功:最喜欢的颜色是不是深蓝?这位海军上校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除了深蓝,我还喜欢红色。”在樊继功看来,倘若给海口舰取景,除了深蓝的大洋背景,主桅杆上的鲜红国旗当是“点睛之笔”。军舰停靠码头时,樊继功还喜欢在前甲板上注视着迎风招展的鲜红军旗。

还有一些“红色”看不到,却同样鼓舞人心。无数个远航的日子,樊继功真切感到,那国旗、军旗上的“红色”就在自己和战友们的身体内脉动着,仿佛是永远也用不完的燃料——他确信,是这些“燃料”让一次次挺进深蓝的海口舰更加自信、从容。

热血忠诚的颜色,深植在海口舰官兵的头脑深处,沸腾在他们的年轻血管里,铺展成“航行34万海里、近3万个小时”战风斗浪的履历,凝固成“人民海军史上多个第一”的底色。

樊继功眼中的“红与蓝”,不仅映照着一艘军舰的深蓝梦想,还演绎着一艘军舰的热血忠诚。

不负重托 热血忠诚

“党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不能辜负厚望”

舰阵如虹,白浪如练。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76架战机、10000余名官兵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

作为航母打击群受阅舰艇的一员,海口舰官兵神采奕奕、激动不已。

2012年12月8日,习主席首次离京调研视察部队就来到海口舰,与官兵一起航行,共进午餐,亲切询问水兵的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领袖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刻在了海口舰官兵的心里。

那一张习主席与水兵在舰艏合影的照片,挂在海口舰的通道文化橱窗里,格外醒目;那一页习主席亲笔签名留下的航海日志,陈列在海口舰所在支队的军史馆里,时刻激励着每一名官兵。

受到习主席视察和检阅——这,不仅仅是海口舰官兵的荣耀,更体现了习主席对海军建设的关怀和厚望。

或许,只有熟悉人民海军发展史的人,才能更深切地体会,海口舰所承载的是怎样的梦想、所肩负的是怎样的使命。

正是那次视察岭南部队之行,习主席作出重要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讲,也是强军梦。

中国梦,强军梦。从入列的那天起,海口舰便航行在实现梦想的伟大航道里。

“党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不能辜负厚望!”回忆13年前的入列仪式,海口舰首任政委梅文至今不忘当初代表官兵许下的承诺。此前,梅文专门带领接舰官兵来到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寻根。在这位后来担任辽宁舰首任政委的优秀指挥员看来,从南湖红船这艘我们党的“母亲船”,到披坚执锐、走向深蓝的“中华神盾”,有一种血脉在赓续传承、有一种力量在凝聚迸发。

13年来,这支年轻的部队,始终身处大洋心向党,航行万里不迷航:每当遇到险情时,党员骨干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到一处海战纪念地、每逢重要纪念日,向党旗宣誓是雷打不动的教育活动。

2017年8月1日,建军90周年的喜庆日子,海口舰从三亚某军港解缆起航,执行第27批护航任务。

这是海口舰第三次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奔赴护航海域的航行途中,海口舰政委邹琰在一次党课上,深情回顾了习主席视察和检阅时的情景。他说:“习主席的嘱托就是催征战鼓,激励着我们续写‘护航先锋舰’新的荣光!”

不负重托,热血忠诚。近年来,海口舰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嘱托,劈波斩浪砥砺实战刀锋,先后出色完成了30余项重大任务,刷新了数十项海军纪录……

练胆砺性 热血豪情

“不怕狂风恶浪、不怕流血牺牲、不怕任何敌人”

两年前,樊继功参加了一场海军英模座谈会。在那场座谈会上,来自海军各个时期、各支部队、各条战线的66名英模代表聚集一堂,畅谈海军精神,共话使命担当。

麦贤得、高翔、戴明盟……身为海口舰第六任舰长的樊继功,认真聆听着新老英模对话,一边感受海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西沙精神、南沙精神、核潜艇精神等海军精神的时代真谛,一边欣慰于海口舰官兵浑身充盈的“敢战之气”。

海口舰所在某驱逐舰支队的前身是战功赫赫的海军某护卫舰大队。如今,这支英雄部队的名称变了,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战舰和装备也经历多次升级换代,但在樊继功看来,“红色基因这个制胜密码没有变”。

一次参加多国联演任务,演习规定可使用弹药数较少,却要完成数次对海射击。这意味着命中的几率大大减少。受领任务后,主炮班长李明信心满怀立下军令状,实弹射击时取得了3发2中的优秀成绩。海口舰官兵过硬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外军的尊重。几天后,他们专门托人将主炮击中标靶的图片装裱后送到海口舰。

“军人的荣誉,是靠过硬的本领和无畏的血性拼来的。”这句话在海口舰官兵中间口耳相传。

2014年,海口舰奉命紧急出航执行某搜救任务,在海上连续奋战近2个月,创造了海军舰艇非值班状态出动速度最快、执行任务时间最长和跨越海域最广的纪录。

那年,参加某重大演习任务,海口舰一连打了两个漂亮仗:成功拦截抗击某新型导弹,主炮连射击沉靶船。

“不怕狂风恶浪、不怕流血牺牲、不怕任何敌人”,海口舰所在支队主干道上的这句标语,既是海口舰官兵的精神坐标,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2015年10月,超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正在厂修的海口舰在锚地防风时,主锚锚链断裂,被风浪推着向岸边撞去。

情况危急!“转换燃机、抛副锚!”关键时刻,舰长樊继功果断下达命令。狂风暴雨中,全舰官兵奋勇争先。党员骨干带头往外冲,大家腰系绳索,手拉手地趴在甲板上爬向副锚绞盘,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处置险情。

“我们是一支打不垮、压不烂的战斗队。”时至今日,舰长樊继功谈起这件事仍洋溢着自豪,“在任何困难面前,海口舰都能爆发出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

海口舰首任舰长胡伟华有句著名的“口头禅”——没有海口舰完成不了的任务。这些年来,海口舰在危急时刻“敢顶上”,现实威胁“敢冲上”,强敌当前“敢较量”:轮机技师周帅,奋不顾身排除机舱险情;副观通长王保德,顶着9级风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排除天线故障……

练胆砺性,热血豪情。15年来,从接装到全面形成战斗力,海口舰在一次次的战风斗浪中留下一连串闪光航迹,创下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成为闻名遐迩的“明星舰”。

负重前行  热血担当

“能在一艘现代化的军舰上服役,真恨不得把所有都献给它”

一艘战舰感动了一座城。

今年5月中旬,海口舰入列以来首次“回家”:军舰靠泊海口秀英港,举行军舰开放日。码头一时人头攒动,一边是从全国各地赶来排队参观的民众,一边是忙着引导和解说的官兵。

引导员、四级军士长李飞的计步器显示,那一天他的步数高达2万3千余步。在李飞的印象中,海口舰这些年也一直在风尘仆仆地赶路。

“连续执行多项重大任务”的背后,是海口舰官兵负重前行的热血担当。

2008年,轮机技师周帅随海口舰执行首批亚丁湾护航任务。124天的海上漂泊,始终牵动着妻子许莉萍的心。

从战舰起航的那一刻起,所有关于丈夫的消息都随着母港内尾流的消散消失在无尽的大洋里。也从这一天起,许莉萍晚上7点,常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期盼着能看到首批护航的新闻。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首批护航编队”这个关键词始终没有出现在新闻中。

“莉萍,好久没有关于周帅的消息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和许莉萍住在一起的婆婆也惦念着儿子。“妈,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许莉萍宽慰道,“周帅他们舰是最先进的驱逐舰,我相信他,相信海口舰,相信中国海军的实力。”

大年三十团圆之夜,许莉萍哄睡孩子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象着丈夫在万里之外该怎么过节。这时,手机响起:“莉萍,是我,家里都还好吧?”这熟悉而又温暖的声音让许莉萍一时哽咽,双眼噙满泪花……

一转眼9年过去。这一年,周帅难得有机会休假。回到老家,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到亲戚家都走了一遭。正当他和孩子一起制订暑假作业完成计划时,电话来了:“执行重大任务,速归。”

回到部队,周帅才知道要执行第27批护航任务。周帅心里牵挂着孩子的学习,跑到书店购买了同一套作业,带上了舰艇。

“爸爸和你一起做作业,看看谁更厉害。”护航的日子里,周帅每天值班结束,无论多晚多累,第一件事就是按照计划做完习题,算准时差,准点拨通家里的电话。

暑假作业就这样在距离千里的电话两端完成。那天,儿子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等你放寒假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完成寒假作业。”周帅说。

如果把海口舰比作一本书,周帅一家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再普通不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海口舰不仅承载着强军兴军的梦想,还承载了无数这样的故事。

一次执行紧急搜救任务,去门诊补牙的主炮区队长皇甫晓伟,刚刚注射麻药就接到出发的命令。这一出发就是近两个月,那颗牙不但没有补成,还在远航途中脱落了。直到现在,每次舌头碰到缺牙处,皇甫晓伟就想起那次行动。

至今,皇甫晓伟仍珍藏着10年前首批护航时妻子沈艳萍发回的“手机短信便条”。那时,因为通信不畅,护航编队委托支队政治部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充当官兵和家属的“联络中转站”,将家属发来的短信打印出来,分发给护航官兵。

如今,通讯条件大大改善,护航官兵再也不用担心与家属的通讯联络。当年留下的短信便条,成了官兵的珍藏。每次抚摸那些便条,歉疚和感激便会同时涌上皇甫晓伟的心头。那些便条上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父亲3次做手术,家里都对他严密封锁消息,直到探亲回到老家时才知道实情。

“能在一艘现代化的军舰上服役,真恨不得把所有都献给它……”一次座谈,听到一位战士的发言,海口舰政委邹琰的心情久久难平:“作为一名海军军人,胸中就要时刻装着大海、装着国家、装着使命担当!”

为了这份担当,海口舰一代代官兵负重前行的足迹里,浸透着汗水、鲜血乃至生命。

那年春节前夕,一项重要任务下达给海口舰。当晚,舰党委收到100多封请战书。一年内,海口舰在海上航行时间接近10个月。副政委罗峰的妻子因罹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他却因为在海上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

那年,副舰长李殿军的猝然离去,令海口舰官兵至今异常痛心。那是在接舰期间,李殿军一直铆在舰上,全然没有察觉身体对他发出的种种警告。医院诊断:李殿军因长时间过度劳累,癌细胞大面积扩散。住院18天后,李殿军永远离开了并肩战斗的战友,离开了他挚爱的战舰。

“每个人都会做梦,而我的梦是蓝色的,这个蓝色的梦,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它从荒古始,已历经千年、深邃久远……”随海口舰执行第10批护航任务的支队政治部干事杨锴,写成30余万字的《我的护航》。在书里,他多次提到海口舰的舰歌——

“我们是海上的蛟龙,人民重托记心中,为了万家团圆与祖国安宁,勇往直前我们决战决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