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想味蕾”,理论宣讲课也能“高颜值”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首伟 王 豪 等责任编辑:王俊
2018-04-30 01:05

昔日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依托木炭锅灰、草纸树叶、简易喇叭展开的宣传,生动形象接地气,战胜了国民党用飞机漫天投撒的传单,赢得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宣传战”。

如今,走在新长征路上,部队理论宣讲骨干如何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春风化雨般进入广大官兵心田,使之鼓舞激励广大官兵为强军兴军奋斗,这是一个时代课题。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群体的理论宣讲课给人启示:从兵中来,到兵中去,用官兵关注的热点话题,激活官兵的思想味蕾;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阐释宏大深邃的道理,有效增强了理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女兵们赴云南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与师生交流学习体会。李晓杰摄

看,她们这样激活“思想味蕾”

—透视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群体三堂理论宣讲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首伟 王 豪 记者 陈典宏

将理论与热点话题碰撞,让理论宣讲一触即燃—

由两名“高考网红”引出的成才观话题

“今天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和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

课堂上,中士杨洪梅点开网上发布的去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的录像,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河北农村男孩庞众望以裸分684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故事。

开场白聊起当下热点话题,让台下官兵忘记了这是一堂理论宣讲课。

“两份资料的主人公,分别成长在差异较大的家庭,但都因为高考备受关注,成为大家眼中的‘骄子’。”大家的参与热情被瞬间激发。杨洪梅随即抛出话题:“那么,寒门到底能不能出贵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认为寒门出贵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名战士率先发言。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说寒门难出贵子,那为什么像庞众望这样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却以高分考上名牌大学的寒门学子屡见不鲜?家庭环境会带来一些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的努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理论宣讲的课堂摇身一变成了辩论台。

“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下士曾蓝花说:“互联网进军营后,官兵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社会热点和官兵关切的话题会第一时间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把理论观点蕴藏于热点话题之中,能让理论的导入方式不那么生硬和突兀,也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兴趣,人人都想表达见解,参与度自然就高,效果就好。”

现场讨论进入白热化,官兵们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十九大精神人才观的理论宣讲中,并且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如饥似渴的状态。

见时机成熟,杨洪梅正式宣讲:“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习主席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身处日新月异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课堂在杨洪梅的娓娓道来中逐渐安静下来。她边切换课件边讲:“习主席关于实现梦想和成就事业靠学习和本领的精辟论述,就是我们今天讨论成才条件的答案。正如讨论中有的战友提到,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不在出生环境的贫富,而在后天的努力程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为我们青年官兵通过自身努力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话锋一转,杨洪梅又列举了去年连队9名战友考上军校的故事,分析了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一堂课在阵阵掌声中结束,很多官兵还觉得意犹未尽。

“其实,激发官兵们的兴趣只是一个开端。”杨洪梅说,“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大家自觉参与到理论学习中,内心主动接纳理论,并与理论真实‘对话’起来。”

用基层官兵的视角分析,用兵言兵语讲述,让理论变得可亲可近—

“工程师”比喻折射出的强军思想

教导员密莉伟与官兵们交流时了解到,不少官兵对专业岗位变换、素质要求提升有一些个人想法。他决定从部队调整改革后营级单位的变化切入,安排一次理论宣讲。于是,他向指挥通信连的理论小教员发出了邀请。

下士郝伟彤受邀讲课。她提前在LED显示屏上打上了一个表达方式陈旧老套的授课题目。

这是一个一看就不接地气的题目。果不其然,不少战士进入宣讲课堂,瞟了一眼题目,便耷拉下脑袋,全然一副“你讲你的,我想我的”的样子。

郝伟彤的课在大家情绪比较低沉的情况下开始了。随着屏幕上切换出一张漂亮楼房的图片,郝伟彤抛出问题:“哪位战友能告诉我,修建一栋楼房需要哪些工种?”

“泥瓦匠”“水电工”“搬运工”“装修队”……不一会功夫,大家便给出了近10种答案。

“完成一栋房子的修建,需要近10个工种协力配合。如果这些工种彼此推进的进度不一,就会导致房屋修建工期拖延。”郝伟彤对照改革前后营级单位结构编成对比图讲道:“如果把某一兵种比作建房工种,那完成一次作战任务就像是修建一座房子。以前营级单位兵力配置比较单一,完成一次作战任务往往需要多个兄弟单位协同。演习场上因协同不力贻误战机的情况,并不少见。”

看到不少战友把目光慢慢聚焦到她这里,郝伟彤说:“我们再看调整改革之后的新编制,在配置作战要素时,把完成战斗任务的多种力量集合在一起,这时营级指挥员就如同包揽多工种且能独立建房的‘工程师’,作战效能就会明显提升。”

一个既兼具兵味和生活味又恰到好处的比喻,让刚刚还耷拉着脑袋的官兵们频频点起头来。郝伟彤见时机成熟,随即展开理论讲解:“十九大报告阐释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编制调整对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方能扛起强军兴军的重任。”话音刚落,课堂上一阵如雷般掌声响起。

一旁听课的密莉伟感慨:“理论宣讲并不难,难就难在换位思考,以兵的视角分析,用浅显生动的兵言兵语阐释生涩的理论,正所谓‘一堂好的理论课不仅专家学者能接受、听得懂,更要让买菜大妈也听得懂’。”

中士齐珍珍结合自己83场理论宣讲的经历告诉记者:“要想让理论入耳入心,就要对宣讲语言进行精炼化‘提纯’、通俗化‘变脸’、形象化‘加工’,变照本宣科为翻译理解,力求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比喻阐述观点、析事明理,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对理论学习进行“变脸”和“加工”,给理论课注入美的元素—

“高颜值”激发聆听欲望

一个多月前,一堂人声物像美感十足的理论学习体会交流课,不仅火遍了全旅,还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尖兵”热潮。

那天,大礼堂里人头攒动,伴随着一曲《最初的梦想》,主讲人、下士王婷优雅地走上讲台,笔挺的军装彰显着女军人特有的气质,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她那么受欢迎,战士给出的回答有些意外:“这位教员形象和思想的‘颜值’都很高啊!”

“这其实跟商品包装是一个道理。”指导员吴文娇说,成功的商品包装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产生购买的冲动。“同样,王婷的宣讲通过音乐、美术等,在枯燥的理论课中注入美的元素,营造出美好、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拉近了宣讲人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产生聆听的欲望。”

说话间,一首轻音乐《Spring》悠扬响起。现场安静下来,王婷的课开始了。

“当兵前,我像许多女大学生那样,喜欢扎着马尾辫,手抱书籍,漫步在法国梧桐掩映的校园里。慢慢地,不甘平庸的我越来越拒绝这种平静的生活,便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伴随着王婷的话语,屏幕上缓缓地切换她在校园生活的镜头,把大家一下子带入到她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

“初入军营的我,也像许多战友一样,面对严苛的训练、枯燥的生活一度产生抗拒。”王婷娓娓道来:“新兵连时,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深刻感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哲理,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立志做一名英姿飒爽的新时代女军人。”

“训练时,膝盖磕破了皮,血肉粘连在一起,我为自己总是学不会感到困惑。班长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这样的话语,坚定了我克服困难的决心……”

就像故事讲述那般曲折,王婷的情绪也在不停地波动,低落时双眉紧皱、高亢时两眼有神,再加上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活像一场情景剧,感染力十足。有战士不禁感慨:“听王婷的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听众在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纳了宣讲的理论。”吴文娇分析,王婷通过把理论融入到自己生活中的方式进行阐释,让大家在聆听故事的时候一并接纳理论,之后听众在遇到相似经历时就会自动想起相关理论,“其实就是运用了故事思维”。

“理论宣讲需要艺术。”吴文娇介绍,为了增强授课的感染力,连队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喜好、技能优长,量身打造最具特点的授课风格,从发音、动作、场景等方面精心设计,目的就是要把理论讲到战友的心里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