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吉克克的如鹰高翔
■曹志国 殷 杰
泥巴盘山路起伏不止,汽车在云雾里穿行。
望着眼前快速掠过的景致,吉克克的感觉自己雄鹰般翼下生风盘桓高翔。
在彝族人眼里,被称为“雄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汉子。你别看他身高只有1.60米、体重46.5公斤,可18岁的吉克克的在心里却笃定自己是只鹰。所以,他告诉父母,一定在部队干出个样子。这年,他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然而,2005年12月,来到沙家浜部队第一天,他就遇到了“拦路虎”。
入伍前从未离开大山的他,只会说彝族语言,这让他和战友们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有一次平整训练场地,班长让吉克克的拿把镐,他却兴冲冲拿了把铁锹过来。新兵连第一次考核,9个课目他4项不合格,理论测试交了白卷,成了倒数第一。
“我越来越自卑,感觉选错地方了。”熄灯号响过,吉克克的偷偷地在被窝里抹眼泪。为了逃避训练,他甚至用绝食的办法,想让部队把他退回老家。看到这个状况,班长买来面包放在他床头,故意拍拍包装袋咳嗽一声就出去了。吉克克的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偷偷把它吃了。他明白,战友之所以离开,是怕他当着大家的面不好意思吃。这样的体贴让他十分感动。
“是自己真的不能吃苦吗?”吉克克的想起了从13岁到18岁,他每年秋收时背着装土豆的麻袋和马一起跑的场景。“有时候背100多斤的土豆,马也跑不过我。因为路不好,马走得很小心。”吉克克的的家乡位于大凉山深处。从记事起,父母一直身体不好。因为家庭拮据,作为家里的最大男孩,他13岁就辍学,用双肩挑起了家庭重担。
“难道你要当逃兵?彝家的汉子哪有认怂的。”排长韩庆波这句话一下子刺激到了吉克克的。“不能这么躺着,不然没法和父母交代。”他决定留在部队。打那以后,吉克克的坚持从写好每一个汉字、说好每一句普通话、打好每一枪做起。
打开心结后的吉克克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新兵结业考核,他的战术成绩由30秒跃升到14秒,投弹从24米提高到50多米,400米障碍仅用1分32秒就轻松过关,综合成绩名列新兵团第一。
许多人看来,新兵下连就可以松口气了。可吉克克的没有一点满足和懈怠。每天清晨天不亮,在营区主干道总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战友们送他一个绰号——“跑不死”。
2006年5月,连队推荐吉克克的参加旅里的军事大比武。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他立下“军令状”说:“一定拿个第一!”
在比武前期,超强度的训练让吉克克的右脚跟腱拉伤,脚踝肿得碗口粗,走路时都“嘎吱嘎吱”响。“不要练了,再练下去会出事的。”连长指导员轮番上阵劝他放弃,可这个认死理的小伙子却死活不同意。
“还没参赛就弃权,这不是让我当逃兵吗?”拗不过他,连队只好让他继续参赛。为了不影响训练,他用绷带把脚踝缠得死死的,勒得紧了也就感觉不到疼了。就这样,他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还一举打破了旅里尘封5年的400米障碍纪录。
从军13年来,让吉克克的难以忘怀的不仅有比武夺冠的荣耀、荣立一等功的喜悦,还有他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
这不,吉克克的所在的侦察营最近列装了新型侦察车,营长指派已是侦察连副连长的他带头攻关。看着车上密密麻麻的按键和满是英文的说明书,训练场上“跑不死”的吉克克的不由得头皮发麻。
“趟也要趟出一条路!”他又发起新一轮冲锋,“彝族有这样一句谚语,鹿耳再长遮不住鹿角,高山再高挡不住阳光。只要天上飘浮白云,我就要展翅飞向云端。”
印象
为梦想冲锋
▇教导员 张海波
从山里娃逆袭成为战友们的榜样,吉克克的的秘诀在于,他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用执着的坚持去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