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监督员在履行职责中会遇到哪些“坎”
上岗没多久,四营八连风气监督员、排长谷树林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连队一名战士委屈地向他反映:自己向机关咨询事情,不仅没有得到满意答复,还被教育了一顿。
了解情况后,谷树林一边安慰战士,一边表示帮他解决。
活倒是揽下来了,可到底怎么解决,谷树林心里也没底:如果战士说的情况属实,自己一个基层排长,该怎样监督机关?况且,近期机关正在从基层考察选拔年轻干部,如果因为这件事处理不当得罪了机关领导,自己想进机关的打算很可能会泡汤。
记者在该旅调研发现,谷树林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许多风气监督员都遇到过。简单地说,身处基层一线的他们,很多时候不敢放手去监督,或者说不敢在监督中较真。
与此同时,风气监督员不会监督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根据规定,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旅里都要求基层风气监督员参加。然而,诸如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一些业务性较强的活动,经常令有的基层风气监督员感到有心无力。
“就拿监督副食采购来说,以前只知道排骨就是排骨,没想到排骨还分肋排、脊骨、大排、前排等,价格各不相同,要监督采购过程就必须对此十分了解。”警卫调整连风气监督员戴忠心说,“这倒还简单一点,有时参加一些工程和采购招标,标书根本看不懂。”
“如果说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通过努力能够逐步加以解决,最难解决的就是一些监督员不愿监督的问题。”旅纪检监察科科长张成说。
有的风气监督员对记者说,他们既没有编制,也没有岗位津贴,可干的尽是“揪辫子”“打板子”、得罪人的事,搞不好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无论是不敢监督、不会监督,还是不愿监督,都是风气监督员队伍履职过程中必须通过的‘坎’,这些问题在其他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第82集团军一位领导说,“这些问题早一点暴露出来,就为各级早一点研究解决创造了条件。”
在这方面,该旅在上级指导下进行了一番探索。他们持续开展常态化帮带培训,结合组织市场考察、采购招标、考核监督等经常性业务工作,手把手对风气监督员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风气监督员到纪检监察科代培,利用调查核实上级转办或本级受理的问题线索等时机,抽调营连纪检力量参与问题线索调查核实,通过以案代训、现地教学等,提高基层风气监督员的能力素质。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基层风气监督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估,不尽职的要进行调整,优秀的进行表彰。
■风气监督员不是解决基层风气建设问题的“万能钥匙”
休假归队“小意思”、上级来人“加个菜”……记者一路采访,大家纷纷表示,诸如此类以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现象几乎不见了,基层风气越发纯正了,官兵关系更加简单了。
对此,该旅防空营某连指导员李春迪认为,风气监督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义务兵朱纯锋则是直接受益者。以前,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战友们义务理发,但时间长了,大家感觉理所当然。小朱的休息时间被占用不说,还经常要自掏腰包购买更换理发工具,他自己有苦说不出。
风气监督员陈双河上岗后,查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朱纯锋休息时间被侵占的事。解决的方法,是大家一起商量定的:在理发室设置一个投币箱,理完发后自愿投币,由风气监督员定期开锁取钱,并监督购买理发工具,而且规定了每周的理发时间。
“风气监督员只是纯正基层风气的一把钥匙,但这个群体不是风气建设的万能钥匙,不能指望他们把什么锁都打开。”对此,该旅领导始终保持着“辩证的冷静”。
“设立基层风气监督员,依靠群众正风气,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干好这个事,同时各级党委(支部)更是要拿出敢于自我革命、刀口向内的勇气。”旅政委王德利一直在思考怎么为风气监督员这支队伍打气撑腰,使其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不等于放手不管,更不等于完全依赖,旅党委、纪委更需要主动作为,强化监督执纪。”对此,他们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党委机关坚持以上率下。该旅坚持从常委做起、从机关严起,认真对照军委纪委下发的《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清单》,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逐级制定《基层风气整治任务书》,明确整治目标、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
引导各级树立自查自纠的观念。为了纠正“讳疾忌医”的思想观念,该旅引导各级树立“抓早、抓小、抓严、抓常”的意识,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风气监督员监督之前。
加强基层营连纪检力量建设。该旅在营一级探索设立“基层风气巡查小组”,小组长一般由副教导员或营纪检委员担任,负责将连队的纪检委员、风气监督员队伍等纪检力量统筹起来,每周召开例会,并定期开展巡查,向旅纪检监察科报告工作。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基层难以解决的,比如:风气监督员的考评机制还是空白。其实,纪检监察科长张成上任以来,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在他看来,风气监督员一没编制、二没岗贴,如果再加压,谁还愿意干?但若干好干坏一个样,责任心、积极性又从哪儿来?
该旅一位领导介绍说,他们正在积极向上级建议,看能否从制度设计上解决风气监督员队伍建设中的这些现实问题。
(图片由胡延华、刘乐摄;图表制作:刘乐)
延伸阅读
双向讲评,基层不再“张不开嘴”
■潘明 卢亚其 解放军报记者 张海华
机关业务部门“通知满天飞”的现象得到纠治,为图省事通过微信群下发通知的行为彻底杜绝……前不久,武警山东总队枣庄支队对去年第四季度双向讲评会上基层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梳理,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按照程序撤销,对还未整改完的问题进行督促。
据了解,该支队每季度都要组织召开一次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让机关和基层在诚恳的面对面交流中,互相讲评晒问题、双向承诺办实事、共同监督促落实。
刘伟是该支队双向讲评会上出了名的“炮手”,向来敢于“刺刀见红”。去年,他讲评机关的14条问题均被采纳,数量位居基层主官第一名。
在去年第三季度双向讲评会上,刘伟就率先“开炮”,一针见血地提出“更新基层训练器材存有拖沓现象,很多急需配发的器材只做了统计,而没有及时拨发”“执勤安全献计献策活动,征集建议红红火火,而下篇文章做的不实,好的建议至今没有整理下发”等5个问题。他的直言不讳,不仅受到了支队领导点名表扬,还为基层“要到”迟发的训练器材,并推动一大批安全计策应用到执勤一线,受到基层官兵一致点赞。
在以往的支队双向讲评会上,也有过基层干部“张不开嘴”的现象,往往是机关干部发言踊跃,指问题侃侃而谈、讲对策头头是道,可轮到基层干部讲评时,因为害怕“穿小鞋”而顾虑重重,要么三言两语不疼不痒,要么通篇赞誉皆大欢喜,对机关干部的触动不大,起不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效能。为此,该支队党委专门制定《关于落实“双向讲评”制度的办法》,详细规范双向讲评的方法、程序、监督等具体内容。
该支队党委提出,既要倾听基层呼声,更要加大对基层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每次双向讲评会上,对于基层提出的问题,支队领导都要求相关机关业务部门剖析原因、区分责任,当场作出承诺,明确整改时限,并在问题认领表中登记备案;对于涉及两个以上股室、难以区分责任的,则及时进行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和改进要求。
该支队还明确要求,每整改一个问题,须由相关股室拟写整改情况报告,经提出问题人员签字确认,报支队抓基层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完毕后,方能从问题认领表中销号。
“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才能使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该支队政委孔繁华告诉记者,“双向讲评会如今已成为改进机关服务质量、提高基层工作标准、助推部队建设发展的有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