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丨枪林弹雨走出的革命老兵讲述心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费士廷 曹琦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2-24 01:03

★关于制胜★

“无论什么时候,备战打仗的本领不能丢”

在西安小寨西路干休所一家普通院落,我们见到了潘庆然老人。

老人今年86岁,入伍时只有15岁,正是辽沈战役前夕。因为一入伍就投入艰苦的训练之中,老人的话题也由此打开。

“我们那时候训练条件苦、要求严。像如何爆破、如何掩护战友等,都是必训的课目。最难的是训练爬‘天梯’。‘天梯’有两层楼高,上面是十五六米长的独木桥,先爬上去再走过去,既练技术也练胆量。”

说话间,窗外飘起了雪花。老人指着窗外说:“那时东北的天气比现在冷多了,我们没有棉衣,零下30摄氏度还在训练,经常饿着肚子。因为老百姓也没饭吃,所以我们不挖驻地附近的东西,钻到大山里找吃的。我们挖野葱,把榆树皮外面的一层硬壳剥掉,一起蒸着吃。就这样,一人只能吃一勺,营长也是一勺。”

“抗美援朝时,我在军机关工作,大家每天就着雪吃炒熟的面粉。刚开始,我们没有制空权,战士在地面挖个坑,上面用雨布、树枝一搭,弓着腰在坑里躲轰炸。敌人的飞机很嚣张,几乎贴着地面飞。那时候有战士用步枪打飞机,可不是笑话。”老人接着说,“前段时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今年部队开训,习主席亲自动员,这是史无前例的。抓训练是制胜的关键,无论什么时候,备战打仗的本领不能丢。”

刘德元老人是江西省永新县人,今年已经102岁。他1932年底入伍,随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参加过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开荒,延安保卫战等。记者在西安小南门干休所见到他时,他精神尚好。

老人竖起手指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能活到100多岁。当年全县一起参加革命的有5万多人,有名有姓的3万多人,目前还在世的只有2人。村子里7个人参加红军,只有我一个人到了陕北,我的哥哥、舅舅都牺牲在长征路上。要我说感受,到部队当兵,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时准备牺牲。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长征就走不下来,中国革命也胜利不了。”

“中央军委一声令下,部队能够完成任务,这种本领啥时候也不能丢。”从战场走来的赵正明老人特别强调这一点。老人今年85岁,离休前曾任师政委。

“那一年,边境起战事,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们部队收拢人员,一路上高原、过雪山,迅速到达作战区域。18日战斗打响,23日战斗结束,我们打得干脆利落。毛主席表扬我们部队走得快、打得好。军队是保家卫国的,没有过硬本领不行!” 老人握着拳头说。

一个政党离不开忠诚的党员,一支军队离不开忠诚的战士。在陕西采访期间,面对一个个可敬的革命老兵,记者被感动也被激励着。忠诚是中国军人的最大优势、最大自信。穿越历史的硝烟,强军路上,血脉永续,拼搏有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