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带兵人,战士的心事要懂不要“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曾涛责任编辑:康哲
2018-01-24 04:01

战士的心事,要懂不要“猜”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几名基层带兵人的知兵感悟

■解放军报记者 康子湛 通讯员 王鑫

13点28分,上等兵小潘又一次在战友的一片熟睡中起身下床了。离午休号响还有1小时,他披上衣服,蹑手蹑脚从床头柜中掏出一摞书本,穿过宿舍、走廊,悄悄来到学习室坐下。

小潘的这项秘密行动,在被指导员王玖龙撞破前,已悄然实施了一个月。事发当晚,小潘主动敲开王玖龙的房门,请求他“务必保守秘密”。原来,小潘入伍后一直有考军校的念头,但他觉得自己在同年兵中不算拔尖,强烈的竞争意识让他将考军校的想法隐藏了起来,生怕“对手”警觉。

不过,王玖龙倒是先警惕起来:若非及时发现,明年考试的时候,小潘和战友闹矛盾或是考不好有思想包袱,自己可能全然没有准备。

这不是王玖龙第一次碰到类似情况。“现在的战士思想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心中可能早已暗流涌动。”他觉得,这对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预见性来说,是个很现实的难题。

网络时代极大拓展了官兵的思想和精神空间,也不断构造出带兵人的知兵真空。指导员孙永强举例说,网络借贷、玩网游产生高消费、网上不正当交往等很多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都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带兵人对战士的心事看不清、聊不透但又不放心,有时候就难免去“猜”。

当主官两年多来,孙永强有时候确实“猜”准了战士的心事,解决了问题,有时候也会觉得陷入了战士的“心迷宫”,不停兜兜转转。

“这其实是一个知兵的‘度’的问题。”他坦言,一方面战士觉得隐私在“节节败退”,另一方面带兵人觉得掌握官兵思想“不到边不到底”,如何找准这二者的平衡点是关键。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陈圣群就举了个“过犹不及”的例子。有个班长为了解一名战士为啥出现思想波动,注册微信小号,换上“马甲”套取情况,最终事情败露,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这名战士造成更大心理创伤。

“不论猜不猜,出发点都得是爱。”陈圣群认为,知兵不是为了掌握兵,而是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帮助兵。站在这个出发点上,就能对战士的“屏蔽门”客观看待,进而找到开门的钥匙,否则,“得到了兵情,也失去了信任”。

对此,指导员张振辉的理解是:每个人遇到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自我调节,靠上去做思想工作切不可“用力过猛”。

战士吴敬安前不久落选了旅里的狙击手集训队,有些情绪低落。一次出公差,小吴不小心丢失了一件工具,见此情景,几名骨干更是忧心忡忡,轮番对他“开导”。谁知越是如此,小吴越反感。了解情况后,张振辉叫停了对小吴的超负荷“关心”,只是让班里战士多拉着他一起打球,工作上适度给他交代任务。没过多久,吴敬安就从落选的沮丧中走了出来。

教导员金鑫也讲起一个故事。那年,一名面临转业的士官出现思想滑坡,连队干部轮番找他谈心却收效甚微。这名士官被作为“重点人”上报到营里后,金鑫没有急于找他谈,而是加了他的微信,转发给他一期脱口秀节目,节目探讨的主题是“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当晚,这名士官就主动走进金鑫的办公室,道出了自己曾在创业和转业之间纠结,但看过节目后已经找到了答案。

“给的再多,不如懂我!”提起这句年轻官兵喜爱的歌词,金鑫感叹:今天,面对怀揣心事的战士,“懂你”的确不容易,有时就像是猜哑谜,但只要真诚关心、把握分寸、注重方法就总能懂,甚至可能都不需要谜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