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新时代,中国航天员的心愿只有一个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国利 梅常伟 余建斌 谷业凯责任编辑:张硕
2018-01-21 09:39

筑梦九天写忠诚

——记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群体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梅常伟 人民日报记者余建斌、谷业凯

太空,人类梦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

这是一种极为震撼的体验:从343公里之外眺望地球,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青藏高原的雪域云天仿佛触手可及;

这是一段壮美无匹的征程:一人、二人、三人……寥寥数人的出征胜似千军万马上战场,每一次都标注了中国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

这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英雄群体:在中华民族的奋进史册里,飞天勇士叩问苍穹无疑是最精彩的篇页之一。今天,他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新华章。

他们,就是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群体。

“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

这是属于全体航天员的荣光。

2017年7月28日,八一大楼。明亮的双眸、庄重的神情、挺拔的身姿,51岁的航天员景海鹏昂首阔步走上前台,亮闪闪的“八一勋章”紧贴胸口,让三次进入太空的他心潮澎湃——这既是向最优秀军人颁发的最高荣誉,也是伟大祖国给最勇敢战士授予的最高功勋。

中国航天员的脚步,伴随着国家强起来的鼓点,正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走到一个个新的方位——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王亚平站在“最高讲台”,一堂40分钟的太空科学课,在千万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这短短3年里的两次飞行,飞行时间超过历次总和的两倍,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超过以往的总数。

一次次中国飞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人来到了太空,而且有信心、有能力飞得更高更远——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用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近60万公里,在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漫漫征途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时隔短短两年,费俊龙、聂海胜执行危险性及难度系数均高出很多的神六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让茫茫太空多了一抹五星红旗的鲜艳;

2012年6月18日17时04分,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13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走好新时代征战太空的新征途,这份豪情壮志始终在航天员们心中激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